奢侈品媒體訊 :歷史的樞紐,往往是一個沉默、堅決的決策。1925年,當企業家恩斯特·徠茲二世(Ernst Leitz II)說出那句“在此,我決定冒險一試”時,他所決定的,遠不止是將奧斯卡·巴納克(Oskar Barnack)研發的徠卡原型機(Ur-Leica)以及這一全新的相機系統納入生產計劃。
在此之前,攝影是一場負重前行的儀式,被沉重的器材和繁瑣的流程所禁錮。而搭載著Anastigmat 50 mm f/3.5鏡頭的徠卡I型相機,擁有驚人的緊湊與低調,它不是一件儀器,更像一只可以隨身攜帶的眼睛。
徠卡I型相機賦予了亞歷山大·羅德琴科(Alexander Rodtschenko)、吉賽爾·弗羅因德(Gisèle Freund)和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等著名攝影師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現代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正是在這樣的變革中,找到了自己的聲音。
從1930年首臺配備螺紋卡口和三款可更換鏡頭的徠卡相機,到1932年搭載旁軸取景器、實現精準對焦的徠卡II型相機問世,這種對純粹攝影體驗的執著,超越了技術迭代本身,凝聚成一種獨特的企業文化,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追隨者。
這份對攝影的追求,并未在數碼浪潮中止步。如今,推出如徠卡LUX應用程序與創新相機手柄,為iPhone用戶開啟獨特的攝影體驗時,我們看到的并非妥協,而是百年前那個核心精神的當代回響:讓更多人,能以更直覺、更優雅的方式,進行視覺表達。
一個偉大的工具,其價值不在于記錄了什么,而在于它如何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一個世紀過去了,我們手中的設備日新月異,但那個根本性的問題依然存在:當你的指尖觸碰快門時,你究竟是想復制眼前的世界,還是創造一個全新的瞬間?
撰文/奢侈品媒體 實習編輯 隋馨逸
校對/奢侈品媒體 實習編輯 李欣樾
冷眼奢華觀察站 | iLuxureport
唯物質主義精神家園,中國第一個用谷歌眼鏡采訪的自媒體
在微信上搜索 iLuxureport, 與主頁君一起冷眼奢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