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后第二十七屆參議院選舉剖評之一
◆《日本華僑報》總主筆 蔣豐
在7月20日舉行的日本國會第27屆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未能保住參議院過半席位,遭遇“歷史性慘敗”。這一結果猶如一顆巨石投入日本政壇的深潭,激起層層波瀾,引發了國內外對日本政治走向的廣泛關注與深刻思考。深入探究執政聯盟此次慘敗的原因,對于理解日本政治生態的變遷以及未來走向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政策表現不佳是執政聯盟慘敗的直接導火索。石破茂執政以來,雖然主打“改善民生”這一舉措,試圖以此贏得民眾的支持與擁護,然而在物價問題上卻收效甚微。日本5月實際工資連續第5個月減少,跌幅更是達到近兩年最大。物價飛漲,而民眾的工資卻難以跟上物價上漲的步伐,生活壓力如同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壓在民眾心頭。在這種情況下,民眾對執政聯盟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他們渴望看到切實有效的政策來改善生活,而非空洞的口號。執政聯盟未能有效解決民眾最關心的物價問題,自然難以獲得民眾的信任與支持,在選舉中遭遇慘敗也就不足為奇。
經濟陷入困境是執政聯盟慘敗的深層根源。日本經濟長期增長乏力,如同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缺乏活力與生機。民眾在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獲得感不斷降低。物價持續上漲,而工資增長卻遠遠不及物價上漲速度,這直接導致民眾實際收入減少。收入的減少使得民眾不得不削減個人消費,而個人消費的萎縮又進一步影響了經濟增長,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在這種經濟形勢下,民眾對執政聯盟的執政能力產生了質疑,認為執政聯盟無法帶領日本走出經濟困境,實現經濟的復蘇與發展。因此,在經濟困境的籠罩下,執政聯盟在選舉中失利也就成為一種必然。
“黑金”丑聞的影響是執政聯盟慘敗的重要催化劑。自民黨“黑金”丑聞等系統性問題相繼曝光,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嚴重損害了自民黨的形象。民眾對政治的廉潔性和公正性有著極高的期望,而自民黨的丑聞卻讓民眾感到失望和憤怒。盡管自民黨采取了一些措施試圖挽回形象,但外界普遍認為這些措施只是表面文章,難以服人。民眾對自民黨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在選舉中自然不愿意將選票投給這樣一個失去信任的政黨。丑聞的影響如同瘟疫一般,在自民黨內蔓延,削弱了其凝聚力和戰斗力,最終導致了執政聯盟的慘敗。
極右翼政黨的崛起是執政聯盟慘敗的新變量。新興右翼政黨“參政黨”異軍突起,他們主張“日本人優先”,排外色彩強烈,這種極端的主張在保守派和一些年輕人當中積聚了人氣。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這種排外的思想本應遭到唾棄,但在日本社會卻有一定的市場。一些保守派認為“參政黨”的主張能夠維護日本的傳統文化和利益,而一些年輕人則對現狀不滿,希望通過極端的方式來改變社會。“參政黨”的崛起分流了自民黨的選票,使得自民黨在選舉中面臨著更大的競爭壓力,最終導致了執政聯盟的慘敗。
日本執政聯盟在第27屆參議院選舉中遭遇“歷史性慘敗”,是政策表現不佳、經濟陷入困境、丑聞影響以及極右翼政黨崛起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一結果不僅改變了日本政壇的格局,也為日本未來的政治發展敲響了警鐘。執政聯盟若想重新贏得民眾的支持與信任,必須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改進,否則將在歷史的洪流中被淘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