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赴遠東地區開展工作訪問,他來到黑龍江畔,目光望向對岸繁華的中國,現場立下“死命令”:與中國相連的邊境口岸,務必在年底前建成投用。
此次他視察的卡尼庫爾干公路口岸,地處中俄邊境關鍵位置。
這一決策意義重大,建成后將極大促進中俄貿易往來,為兩國在經濟、人文等多領域交流合作搭建更便捷的橋梁,助力雙方關系邁向新高度。
遲到二十年的黑龍江大橋:一場跨越時間的聯通
說起黑龍江大橋,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從1988年就有了雛形,1995 年中俄初步達成建橋意向,后因技術協商、融資方案等問題擱置,2016 年雙方確定合作模式后正式開工。
這一過程也反映了中俄合作中需要協調節奏的現實,中方按計劃推進建設,俄方因國內發展階段等因素調整了進度。
再之后,疫情來了財政又緊了,俄方工期再度延遲。
好不容易在2022年6月,橋總算通車了。
黑龍江大橋全長 19.9 公里,連接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與中國黑河市,通車三年來累計運輸煤炭、木材等大宗商品超 500 萬噸。
卡尼庫爾干爆單了,問題咋就爆出來了?
黑龍江大橋通車后,卡尼庫爾干口岸成為該橋梁對應的中俄貨運專屬通道,是遠東地區重要的新增連接點。
但這個口岸原本只是個小地方,主要依賴季節性浮橋和河運,平時人不多,貨也不多。
突然之間,大量中俄貨運車輛從橋上涌入,卡尼庫爾干瞬間“爆單”。
三年時間,通行車輛超過17萬,日均貨運量增長超200%。
俄羅斯遠東地區擁有豐富的能源和礦產資源,“向東看”戰略旨在通過與中國合作激活資源開發,彌補歐洲市場波動帶來的影響。
但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海關系統是臨時的,邊檢設施臨時的,道路也是臨時的。
這些“臨時”設施,讓排隊、等待成了家常便飯。
司機們開著車在卡口外一等就是六七個小時。
面對口岸擁堵的現實問題,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專程視察,現場明確要求:“年底前,必須建完。”
有人以為米舒斯京這次只是來“拍板”。
其實卡尼庫爾干,只是中俄合作邊境棋盤上的一顆關鍵棋子。
2023年,中國開放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作為內貿貨中轉港,這直接讓東北貨物能“下海”后走俄港,繞開傳統內貿高成本航線。
2024年,中俄又啟動與朝鮮的圖們江口三方對話,試圖打通直通日本海的通道。
再加上黑瞎子島的聯合開發,整個中俄邊境在過去三年里明顯“動”了起來。
從鐵路、港口到口岸,每一步都不再是按部就班,而是戰略聯動。
卡尼庫爾干的“死命令”,就是這個聯動系統中最直觀的“執行反饋”。
從大橋到口岸:中俄合作的信任與潛力
黑龍江大橋的建設,是兩國少有的 “投資對等” 項目,雙方各負責一半橋段的建設與投資。
中方按計劃順利完成了建設任務,但俄方因疫情、預算等客觀因素多次調整工期。
這看似簡單的工程進度差異,其實悄悄檢驗著兩國合作的默契 , 如果連建橋都難以協調,后續更復雜的合作自然更難推進。
如果連跨境橋梁這樣的基礎合作都難以推進,后續鐵路聯通、港口聯動等更深層次的合作就無從談起。
也正因如此,2022 年大橋通車后,不光讓貨車能直接跨江通行,也讓中俄合作的信任更足了,后續合作也更順了。
卡尼庫爾干口岸就挨著這座大橋,現在正借著這股信任的勁兒,迎來了新機會。
從地理上看,卡尼庫爾干的位置本就很優越:離布拉戈維申斯克不到 30 公里,隔江就是中國黑河,大橋一通,貨物走陸路就能直接過,效率高多了。
作為以農產品、機械設備運輸為核心的樞紐,它本應成為中俄遠東地區首個 “一站式” 貨運樞紐,但過去多年卻因重視不足被當作 “邊角料”。
沒有配套的鐵路樞紐,缺乏大型貨場,甚至連完整的報關系統都未搭建。
直到大橋通車后,大量貨運需求涌入,這個 “沉睡” 的節點才真正被激活,成為中俄貿易的關鍵連接點。
也正是這樣的背景,讓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在視察時明確下達 “年底前完成口岸建設” 的要求。
在中俄合作加速推進的當下,卡尼庫爾干必須補上基礎設施的 “功課”,否則就可能在合作浪潮中掉隊。
“加班”請求:俄方態度的拐點
2022年橋剛通車沒多久,俄方就主動提出希望延長通行時間,從每天16小時延長到全天候。
這在以往的中俄合作中非常罕見。
俄方在邊檢、通關方面一向是“慢工出細活”。
但這次他們急了。
貨多了,壓不住;司機多了,抱怨起來了;企業也著急了,運不出去就要賠錢。
所以俄方“破天荒”地求中方“加班”協作。
這種態度上的轉變,其實遠比“死命令”更能說明問題:俄羅斯已經意識到,如果再不提升邊境處理能力,自己就會被甩在中俄合作的列車后頭。
遠東的補課,才剛剛開始
卡尼庫爾干的設施短板,其實是俄羅斯遠東基礎設施問題的一個縮影。
遠東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仍有提升空間,而中國邊境口岸的現代化經驗,為雙方合作提供了可參考的方向。
而這種差距不僅是技術和經濟水平的體現,更會影響俄羅斯“向東看”戰略的落地效果。
米舒斯京的“死命令”,是一次強行提速,但后續怎么落實才是真正的“硬骨頭”。
結語:落子無悔,步步為營
盡管大橋已落成、口岸已暢通,相關計劃也提上日程,可對俄方而言,要做的事仍堆積如山。
對中國而言,俄方基礎設施升級也將為東北振興提供更多機遇 。
未來,中俄邊境或許會涌現更多“卡尼庫爾干”式的合作增長點。
參考資料:
唐駁虎主筆2025-07-21俄總理在黑龍江邊上,看著對岸的中國,當場下達一條“死命令”
免責聲明:本文國際新聞均來自公開信息整理,文中觀點分析僅代表個人,無任何不良引導。因國際局勢動態多變,信息會有時效性差異,本人已盡力核實,如有虛假或存疑部分,請立即聯系進行刪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權和配圖問題,侵刪。請讀者理性判斷,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