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雷達在探測低空低速小型目標時存在短板,“看高不看低、看遠不看近”的特性,使其面對此類威脅時力不從心。為破解這一難題,俄羅斯技術人員嘗試為雷達裝上“光學眼睛”。
據俄媒報道,俄羅斯技術人員基于成熟的“懶猴”緊湊型雷達,開發出一款全新的雷達光學系統。此前的“懶猴”雷達僅能發現、跟蹤低速目標,新雷達系統不僅能發現、跟蹤目標,還能精準識別目標類型、評估威脅程度并向操作員自動告警。其識別能力明顯降低了虛警率,有效避免了將鳥群等干擾源誤判為威脅目標。目前,這款新雷達系統正在進行靶場試驗。
分析認為,新雷達系統的性能提升,源于將“懶猴”雷達與遠距離光電觀測系統結合使用。“懶猴”雷達充當“偵察兵”,專門探測速度低于200千米/小時的低慢小目標,這一探測水平覆蓋大部分小型無人機的速度區間。光電系統化身“識別官”,采用可見光與紅外雙通道設計,依據雷達提供的目標指引自動鎖定,再利用先進神經網絡算法精準識別目標類別(人、車、鳥或無人機),甚至裝備的具體型號,有效篩除鳥群、云團等虛假信號,評估威脅等級并生成告警信號。這兩者結合使用,極大地簡化了操作員的工作流程,也減少了人為誤判風險。
軍事專家指出,發現目標后,關鍵在于與火力支援緊密配合,確保在目標接近時將其快速摧毀。為此,該雷達系統需要通過規模化部署發揮最大效能。例如,將其小型化后搭載在無人機上,執行精確打擊任務;或者與自動火炮、機槍或導彈等結合,形成“偵—控—打”一體化閉環,雷達持續跟蹤目標,武器在雷達引導下自動完成射擊。未來,該雷達系統將安裝在裝甲車等機動平臺上,使部隊具備快速應對無人機集群攻擊的能力。
新雷達系統并非俄羅斯應對無人機蜂群威脅的唯一方案。俄媒此前曾報道俄羅斯另一款緊湊型近距低空搜索雷達。該雷達可在7.5千米范圍內探測中型無人機,由于重量輕、尺寸小,可靈活部署于桅桿、建筑物或各類移動底盤(包括普通汽車、全地形車等)。目前,基于多部該型雷達構建的空域監視系統已投入使用。
來源:中國國防報
張昕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