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剛上任時,還表示要修復中韓關系,把對華友好列為優先事項。然而不到2個月,李在明就態度大逆轉,不僅否認自己“親華”,還專門向美國“表忠心”,生怕被誤會站錯了隊。當下韓國國內是洶涌的反華情緒,而李在明的倒戈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李在明最近與前保守派政治人物金鐘仁會面時,特別提到“親華是誤解”,更明確表示“不希望美國誤會”。顯然這話就是說給美國聽的。為啥要這樣做?一句話:韓國太依賴美國了,特別是在軍事和經濟兩方面。
首先是安全問題。朝鮮的導彈幾乎隔三差五就往空中放煙花,讓韓國民眾天天都在“防空警報”的陰影下生活。而韓國自己又沒足夠的“硬實力”應對,所以美軍駐扎在韓半島,對首爾來說是最后一根稻草。
其次是產業命脈。韓國的兩大“金飯碗”——造船和半導體,說白了都捏在美國手里。雖然韓國的造船業早就超過日本,但其70%的關鍵技術和專利仍掌握在美國公司手中。換句話說,如果美國真要“斷供”,韓國的巨輪連開模都開不了。
再看芯片行業就更明顯了。全球最先進的光刻機ASML掌握在荷蘭,EDA軟件在美國手中,芯片設計架構也得看美方臉色。韓國雖然有三星這樣的巨頭,但只是“代工冠軍”,離“主導產業”差得遠。美國動動手指,就能讓韓國高科技產業陷入癱瘓。
更何況,美國最近還揚言要對韓國加征25%的關稅,這無異于釜底抽薪。李在明要是再繼續靠近中國,惹怒了白宮,韓國經濟遭到報復,那他這個總統估計也干不下去了。
所以說,李在明如今的“靠美遠華”,并非心甘情愿,而是身不由己。
要理解李在明的轉向,不能忽視韓國社會內部那股越來越強烈的反華浪潮。
這股情緒并非一夜之間形成的,而是在過去幾年里逐步累積起來的。早起從“薩德事件”開始,很多韓國人就開始對中國心生芥蒂;到了最近幾年,韓國街頭幾乎每月都有反華游行,網絡上的仇中言論更是層出不窮。
據蓋洛普韓國最新民調,67%的韓國民眾對中國持負面態度,創下過去10年的新高。在這種輿論環境下,一個總統哪怕說一句“對華合作”,都有可能成為政敵攻擊的靶子。
對李在明來說,這種氛圍簡直是政治高壓鍋。他如果一意孤行搞“親華”,不僅可能引來議會反對派圍攻,還會失去普通選民的支持。所以他選擇“低頭認錯”,主動澄清“自己不是親華”,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政治自保行為。
但這恰恰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在韓國,想要做一個“理性務實的對華派”,幾乎是不可能的。民意的漩渦和外交的天平,讓總統也得學會“隨風起舞”。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國內反華情緒高漲,恐怕并非純屬“民意自然發酵”。從某些事件的同步性來看,背后很可能存在“外部操盤”的因素,而最有可能的“操盤者”,就是美國。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美國從中受益最多。美國希望借助韓國,對中國形成東亞包圍圈。在中美博弈升級的當下,韓國的位置太關鍵了。一旦中韓關系改善,美國在亞太的“前哨”地位就會被削弱。
這種下三濫招數,一貫是美國擅長的。通過扶持媒體、操控話題、間接干預,他可以在不動用軍隊的情況下,讓目標國家內部產生對立,從而迫使政策轉向。這套手法,早在中東、拉美就玩得爐火純青。
如今的韓國,仿佛正被美國推進了一場“輿論內戰”。媒體、網絡、政治輿論都開始一致往“反華”方向傾斜,李在明的“翻臉”,也許正是這種趨勢的結果。
所以說,這不是他一個人變了,而是整個國家的輿論氣候、外交格局正在被重新塑形。
李在明也許可以在政治立場上遠離中國,但在經濟層面上,韓國真的能“脫鉤”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中國長期以來是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占其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從芯片、面板、汽車零件,到食品、化妝品、服裝,韓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是全方位的。
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通脹高企、韓國國內貧富差距加劇的情況下,中國這個“超級市場”的重要性更是無可替代。
數據顯示,韓國最富的10%家庭年收入超2億韓元,而最窮的10%家庭不足1000萬韓元。這種“馬太效應”讓韓國社會焦慮情緒不斷積聚,如果再因為對華關系破裂導致經濟下滑,那李在明的“民意支持率”恐怕會跳水得比韓元還快。
李在明恐怕也清楚這一點,只是現在他在“政治生存”與“經濟理性”之間,被迫做出了取舍。
就在李在明忙著“澄清立場”之時,曾與他勢不兩立的政敵——前總統尹錫悅,也傳來了新消息。據多方消息,尹錫悅在拘留所內突發舊疾,身體狀況急劇惡化,甚至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檢方正準備以“內亂罪”和“外患罪”起訴尹錫悅,這可不是普通指控,一旦成立,最高可判死刑。
此時尹錫悅病倒,不免讓人聯想到是否在故意“拖延審判”,甚至試圖博取同情。但也有聲音指出,尹錫悅從執政以來就面臨巨大爭議,其政策“親美反華”路線也成為不少人詬病的對象。
無論是“病死獄中”還是“強撐上庭”,尹錫悅的下場很可能將成為韓國政治斗爭的一記“警鐘”。李在明如果不慎走上前任的老路,政治命運同樣難測。
李在明的“翻臉”動作,看似個人政治操作,實則反映了韓國在地緣政治夾縫中的無奈處境。美國的壓制、國內的民意、經濟的現實——三重夾擊之下,韓國越來越像是被“牽著走”的國家。
從國家利益的角度來說,中韓保持良好關系,才是共贏之道。但現實是,韓國深受美國影響,想要做一個對華務實派太難了,當然韓國政客這種反復無常,只會動搖兩國關系的信任基礎,也只會讓韓國的路越走越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