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區海棠街道知香園社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陣地,精心打造“香惠·友鄰坊”特色品牌,以及“香韻+”特色工作體系,通過創新服務模式、深化鄰里互助、盤活社區資源,不斷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香韻講堂”讓理論宣講活起來
如何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面對理論宣講“深不下去、實不起來”的難題,實踐站創新推出“一刻鐘理論宣講”模式,將“香韻講堂”從會議室延伸到樓門棟口、小區廣場。社區書記、實踐站站長李瑩帶頭,用“三微四景”工作前后對比圖等鮮活案例,把黨的創新理論和惠民政策講透講活。聚焦樓道堆物等治理痛點,“民生月談會”搭建起居民共商共議的平臺。依托“學習強國”“小棠幫辦”等線上平臺,年輕社工通過線上隨時隨地學習理論知識,通過黨員深入群眾發動學習等方式,累計開展各類學習宣講活動200余場次,社區黨員參與率達85%。
“香遺工坊”促文化惠民融起來
立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實踐站精心構建“老中青幼”代際共融服務平臺,推動文明實踐精準對接群眾生活。在“香遺工坊”工作室,老年志愿者王奶奶等銀發骨干發揮余熱,通過鉤織、剪紙等非遺技藝傳授,將傳統文化傳承與青少年美育相結合;全職媽媽悅讀者團隊組建巾幗志愿服務隊,聚焦家庭教育領域,開展“家風潤萬家”主題共讀活動,圍繞《顏氏家訓》《傅雷家書》等經典開展閱讀分享,并深入探討親子溝通與隔代教育智慧,以優秀家訓涵養主流價值,吸引三代家庭共同參與。
“香鄰共享”解治理難題煥新貌
回應群眾急難愁盼,實踐站助推社區治理在破解痛點中彰顯創新活力。針對無序占地種菜引發的矛盾,創新打造300平方米“共享菜園”,通過科學規劃、搖號認領、規范管理,有效化解鄰里糾紛,不僅滿足了居民的土地情懷,更吸納熱心居民加入微網格員隊伍,探索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路,實現了環境美化、居民需求滿足、自治力量凝聚的三重效益。同時,實踐站盤活閑置資源,將集裝箱改造為“便你生活鋪”,提供共享圖書角、閑置物品交換區以及縫紉修補等貼心服務。自運營以來,精準對接需求,解決居民問題百余件,被居民親切地稱為“家門口的貼心驛站”。
從“香韻講堂”的理論浸潤,到“香遺工坊”的文化滋養,從“香鄰共享”的治理探索,到洋溢煙火氣的便民服務,知香園社區以“香韻+”工作體系深耕文明實踐,將“惠民”理念融入日常點滴。社區書記、實踐站站長李瑩表示:“文明實踐不是‘做給居民看’,而是‘和居民一起干’。當每個人都成為文明的傳播者、實踐者,咱們的社區自然就成了人人向往的家園?!?/p>
來源:天津支部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