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豐臺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杜玲紅
“178 號文”構建的“政府支持指導、居民主導推動、企業積極參與”多方共贏機制,這套可復制的“豐臺經驗”,不僅為該項目落地提供了路徑,更成為城市更新領域的重要范本。
于帥卿/發自北京
“思想上的高度統一,行動上的步調一致,以 ‘人民情懷’辦好 ‘人民的事’,讓我們成功化解了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的各種疑難雜癥?!北本┦胸S臺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杜玲紅說。
7月19日,以“重構·立新·共生”為主題的2025中國城市更新創新發展研討交流會在北京舉辦。會上,杜玲紅介紹了備受外界關注的北京市豐臺區馬家堡路68號院2號樓危舊樓房改建項目的成功實踐,為城市更新領域貢獻了極具價值的“豐臺經驗”。
馬家堡路68號院2號樓始建于1977年,原產權人為北京市革制品廠,企業破產后于2006年移交原豐臺區房管中心管理。這棟4層磚混結構的筒子樓,距離北京南站僅400米,地理位置優越,但建筑現狀卻令人堪憂:多數房屋使用面積僅12平方米,建筑面積不足20平方米。
“每層共用公共廁所、水房,樓道內雜物堆積,居民在樓道內使用煤氣罐做飯,用電線路雜亂無序,各種管線管道老化,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杜玲紅坦言,這樣的居住環境不僅影響居民生活質量,更時刻威脅著居住者的生命財產安全。
為改善民生、消除安全隱患,北京市豐臺區授權城市更新集團作為實施主體,采用“原拆原建”模式,將老舊危樓拆除后在原址重建新樓。
破解危舊樓改造難題
馬家堡路68號院2號樓的蛻變,始于政策的精準賦能。
2020 年 6 月,北京市住建委、規自委、發改委、財政局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危舊樓房改建試點工作的意見(京建發 [2020] 178 號)》(以下簡稱“178號文”),為該項目實施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2020 年 9 月,豐臺區房管局牽頭,屬地街道、規自委、住建委、發改委等各部門積極響應,多次專題研究,初步確定68號院2號樓為危舊樓房改建試點項目,并上報市住建委核準,同時開展前期摸底、調查、征詢意見等基礎工作?!倍帕峒t表示,2023 年 3 月,《北京市城市更新條例》的頒布,更是為該項目在實操層面提供了進一步的政策支持。
在北京市級各部門的關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豐臺區以區房管局、西羅園街道辦事處、城市更新集團為主體,成立了改建項目指揮部,理順了工作機制,并以指揮部調度會商的形式同向發力。
項目的推進始終堅持以居民為中心。杜玲紅介紹,團隊以實現 “改建意向征詢、設計方案確認、改建協議簽約”3個 100% 同意為核心目標,創建了“三化四心工作法”,形成了上下同欲的工作局面。
針對戶型設計、居民周轉費自理、選房順序等敏感難點問題,項目團隊制定簡單易懂的《宣傳手冊》并發到居民手中,以便于居民自家算好自家的賬;所有工作人員人手一本《宣傳手冊》,確保參建人員對政策爛熟于心,避免引發群眾猜忌。
更重要的是,在政策制定、設計方案、臨時周轉、工程建設等諸多環節,邀請推舉的居民代表、黨員代表全程深度參與,通過“抓住關鍵少數,解決關鍵問題”。同時認真理清各戶的具體情況,分門別類進行重點動遷,持續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營造了良好的動遷氛圍。
2023年11月2日,最后兩戶同意騰房并搬離,全樓停水停電并進行封閉管理,徹底解決安全隱患;2024年3月15日,舉行了以居民為主導的奠基儀式,正式開工建設;2024年9月10日,項目主體結構封頂;2025年5月17日、18日順利完成居民搖號、選房工作。
打造可復制的“豐臺經驗”
在政策的有力支撐下,項目團隊大膽創新。2021年3月,北京市住建委、區政府專題研究項目實施方案,并將院內17戶平房納入改建范圍,確定改建戶數為90戶(樓內73戶、平房17戶)。
“我們嚴格遵循‘178號文’規定,經多輪征求居民意見,反復修改完善設計方案,確定新建68號院2號樓地上六層,建筑面積3730.38平方米。地下一層,建筑面積664.65平方米?!倍帕峒t表示,按照豐臺區政府指示精神,項目全部完成簽約騰房后,拆除、建設、裝修、配套等全部工程必須在兩年內完成,并確保實現入住,期間居民自行周轉,不產生周轉費。
這一舉措實現了北京市首個“原拆原建+平房上樓”的改造項目。據介紹,項目建設資金由政府補貼、居民自籌、產權單位出資三部分組成,總投資約4384萬元。其中,市級補助占12%,區級補貼占14%,兩級政府共出資1111萬元;居民自籌出資2418萬元,占比55%,產權單位出資855萬元,占比19%。
杜玲紅表示,項目還依據相關政策,合理減免相關建設費用及稅費,降低了居民負擔。對于出資困難的居民,提供銀行貸款對接、公積金支持等服務。同時,積極爭取老舊小區改造、管線改造等相關政策支持,提升68號院整體院落的居住環境。
此外,改造后居民資產增值效應顯著,切實享受到城市更新紅利?!斑^去直管公房居民只擁有承租權和使用權,如今在‘178 號文’的框架下,原地改建后將拿到房屋大產權。按南二環至南三環間存量商品房房價計算,40 平方米房屋價值至少兩三百萬元,而居民平均每戶僅出資 26.8 萬元,這樣的增值幅度讓居民實實在在得到了實惠。”杜玲紅解釋道。
在保障居民利益的同時,項目在施工環節也面臨諸多挑戰。“為盡早實現居民原址回遷,施工單位主動放棄春節假期休息時間投入工程建設籌備工作,在元宵節當天順利實現開工。” 杜玲紅介紹,由于項目位于建成區,周邊都是居民樓,現場作業面僅 1070 平方米,無法架設塔吊,施工空間非常局促。
為此,團隊一方面采取異地存放和加工材料,精準調度,運用小型車輛多頻次按需取材;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主動上門解決施工擾民等問題,堅決不在夜間開展影響居民休息的施工作業。
在工程質量方面,項目認真落實“以結果為導向的過程控制”,嚴格以行業規范標準對施工環節、生產要素開展質量控制,并實行 “舉牌驗收制”,強化責任意識,確保改造品質。
“目前,項目計劃 今年8 月完成施工、10 月交付使用?!倍帕峒t表示,作為豐臺區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北京市首個“原拆原建 + 平房上樓”項目,其成功實踐的核心在于 “178 號文”構建的“政府支持指導、居民主導推動、企業積極參與”多方共贏機制。這套可復制的“豐臺經驗”,不僅為該項目落地提供了路徑,更成為城市更新領域的重要范本。
本次交流會由中國房地產報社主辦,中國城市與區域治理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