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南寧7月22日電 (記者王勇)7月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歷時4年完成的廣西第一次林草種質資源普查成果進行發布。本次普查共采集植物標本70101份、DNA樣本12648份,采集并保存各類林草種子2293份,發現27種植物新物種、42種廣西新記錄物種和5個登記新品種。
本次林草種質資源普查發現了27個新物種,分布在河池、桂林、百色和崇左等地,這不僅豐富了我國生物多樣性本底資料,更對生態保護、科學研究及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一是提升稀有資源保護精準性。基于新物種的發現,有針對性地制定保護策略和措施。例如,毛花金花茶、桂西短蕊茶等山茶科植物的新發現,在提升廣西山茶種質多樣性的同時,通過對其種質資源收集和實施精準保護,確保了其稀有遺傳資源的長效存續。
二是豐富特殊生境生物多樣性。此次普查發現新物種多集中于喀斯特地貌和南嶺山地等特殊生境,例如石灰巖區域靖西楠、石山油桐、毛花金花茶等的發現,為印證廣西石灰巖區域是未被充分探索的生物多樣性寶庫提供支撐。
三是拓展生物多領域研究空間。科學家們通過對這些新物種的研究,了解其生態習性、遺傳特征等,找到其在醫藥、農業、工業、生態等領域的潛在應用價值,從而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合理開發利用。如三江麻竹、全州櫻花等的發現,為相關產業發展、新品種培育提供了新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