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榮昌區雙河街道4000畝麻竹、古昌鎮近1000畝綠竹進入采摘期,林間地頭呈現繁忙勞作景象。
近年來,榮昌區林業局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創新實施分區分級經營利用策略,通過科學分級、精準利用、數字管理、產業融合四大路徑,2024年全區林業總產值突破25億元,較改革前增長38%。
榮昌區以螺罐山、古佛山、銅鼓山三大山脈為骨架,劃分禁用區、合理利用區、應用盡用區三大功能區。海拔500米以上區域實施封山育林等生態保護項目,通過無人機巡護與林火視頻智能監測構建"天空地"一體化防護網,近三年未發生森林火災。海拔300-500米區域開展林相改造,打造多功能示范林,結合旅游規劃建成3000畝櫻花、紅楓混交林,年吸引游客超20萬人次。海拔300米以下經濟培育區重點發展"筍葉兩用竹林""林下種養"等,麻竹畝產從1.2噸提升至2.5噸,帶動村民年增收超萬元。
收獲麻竹葉。蔡昌懷攝
榮昌區推出"林場+村集體+企業"三角合作模型,國有嵐峰林場與四川省瀘縣石橋鎮村集體經濟組織、重慶昌元聚信佳生態農業公司跨界合作,建成1000畝林下中藥材種植基地。項目采用"固定分紅+項目分成"機制,2025年首期分紅達10萬余元,帶動兩地1000余名村民務工,勞務收入超130萬元。
針對特色產業實施"一品一策"培育,麻竹產業通過"豬-沼-竹"生態循環模式提升竹筍品質,形成五大產業鏈,年加工竹材10萬噸、竹葉1萬噸。無刺花椒組培技術突破使種植成本降低40%,示范基地畝產鮮花椒達300公斤,烘干出口產值突破400萬元。
榮昌區融合四大林業系統實現智慧管理:森林防火智慧管理平臺整合39套監控視頻和氣象數據,火情預警響應處置時間縮短至5分鐘;森林資源管理系統實現21個鎮街林地流轉等信息精準上圖入庫;林業生態價值評估系統實現圖斑生態價值直觀可視;林地三維系統對核心林區建模展示產業布局。
數智化管理催生集體林改麻竹"四化"新模式,通過"市場化、標準化、網格化、鏈條化"發展,帶動全區竹農林地租金年收入超1250萬元,務工收入2200萬元,村集體經濟分紅達130萬元,形成五大產業年產值1.4億元。
榮昌區林業局局長劉輝表示,下一步將深化"跨省林改合作試驗區"建設,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川渝毗鄰地區復制推廣合作模式,力爭到2027年建成國家級林業產業示范園區,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富民強區的金山銀山。(蔡昌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