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據南陽市醫療保障局消息,自8月1日起,南陽市在全省率先將頸椎病、肩周炎等25種中醫適宜技術門診治療病種納入職工醫保支付范圍。
此舉標志著南陽在推動中醫藥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上邁出關鍵一步,惠及全市參保職工。
25種中醫病種門診治療納入職工醫保
南陽市首批納入職工醫保支付的中醫適宜技術門診治療病種,包括頸椎病、肩周炎、面神經炎、腦血管病等25種中醫優勢病種,涵蓋骨傷科、針灸科、推拿科等多領域常見慢性病。每個病種均設定日均和年度醫保支付限額標準,既保障治療連續性,又避免醫療資源浪費。
這些病種具有“中醫特色明顯、診療規范明確、醫療安全可靠”的特點,適合通過中醫適宜技術(如針灸、推拿、拔罐、中藥熏蒸等)進行長期調理和治療。
報銷比例高,支付限額單列
統籌基金直接支付南陽市參保職工因25種試點病種在試點醫院門診接受中醫適宜技術治療時,合規醫療費用由醫保統籌基金直接支付,無須住院即可報銷。
零起付線+高報銷比例政策不設起付線,報銷比例參照就診醫院普通門診統籌標準,剩余部分可通過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支付或自費,進一步降低經濟壓力。
支付限額獨立計算中醫適宜技術支付限額實行單獨管理,不占用職工醫保年度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切實減輕患者就醫負擔。
“雙管理”模式強化診療規范監督
為確保政策規范落地,南陽市創新建立“定點管理+責任醫師”雙管理制度。患者需選擇一家試點醫院,經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中醫責任醫師診斷備案后享受待遇。
醫保部門將中醫適宜技術使用納入協議管理,中醫藥管理部門同步強化診療規范監督,通過智能審核、大數據監測等手段防范過度醫療。
本次試點共遴選南陽市中醫院(含獨山院區)、南陽醫專附屬中醫院、南陽張仲景醫院及唐河、方城、淅川、鄧州、社旗5家縣級中醫院作為首批試點單位,覆蓋市縣兩級優質中醫資源。
政策賦能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本次試點是南陽市醫療保障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中醫藥發展戰略的創新實踐。通過醫保政策杠桿,既能讓群眾便捷享受“簡、便、驗、廉”的中醫藥服務,又能促進中醫醫療機構特色技術發展。
下一步,南陽市將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加快推進試點建設,完善配套措施,優化服務流程,并根據試點情況動態調整病種目錄和支付標準,讓政策惠及更多群眾。
來源 南陽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