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人感嘆夜空中的星星似乎越來越少,曾經繁星點點的景象如今變得稀疏,2025年,科學家通過全球觀測證實,夜空亮度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星星被“淹沒”的現象愈發嚴重。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星星真的消失了,還是另有原因?
星星看似減少,核心原因是光污染,2025年研究顯示,全球夜空亮度自2011年以來以每年9.6%-10.4%的速度增加,導致裸眼可見的星星數量銳減。
LED路燈、廣告牌和建筑照明(尤其是藍色光)向天空散射光線,形成“光霧”,掩蓋恒星光芒。全球80%人口生活在光污染區域,33%無法看到銀河,SpaceX的星鏈衛星(運行中約7600顆)反射陽光,增加夜空亮度2%-5%,2024年,星鏈衛星的軌跡在長曝光天文照片中形成光條,干擾觀測。
在光污染嚴重的城市(如上海、紐約),每平方角秒夜空亮度達18等(極亮),僅可見50-100顆星,而在無光污染的偏遠地區(如西藏阿里),亮度為22等,可見6000顆星。
盡管感覺星星減少,但恒星本身并未消失,銀河系有2000億顆恒星,可觀測宇宙有2萬億個星系,恒星總數約10^22顆,人類壽命(約100年)內,恒星數量幾乎不變,像“史蒂文森2-18”這樣的巨星可能爆發超新星,但銀河系每50年僅1-2顆超新星,肉眼難以察覺。
大氣環境變化也加劇了星星的“隱身”,城市PM2.5和PM10顆粒散射燈光,增加夜空亮度。中國東部地區霧霾使能見度下降,2024年北京夜空亮度比2010年高15%,2025年《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顯示,全球升溫導致高層大氣水汽增加,云量上升,遮擋星光,2024年中國云量比1980年增10%,夜間觀測窗口減少。
平流層臭氧損耗和工業排放(如星鏈衛星墜落釋放的氧化鋁)可能增強大氣散射,削弱恒星光芒,全球城市化使光污染區域擴大,2024年中國城市夜空亮度比2000年增30%。偏遠地區(如新疆、西藏)仍保留“暗天空”。
星鏈等低軌衛星(計劃4.2萬顆)使天文觀測噪聲增加10%,地面望遠鏡成像受損,飛機尾氣和火箭發射的碳煙增強高層大氣散射,影響星光清晰度。
目前科學界正在推動“暗天空保護區”,中國西藏阿里2023年獲認證,夜空亮度達22等,全球最佳,科學家還建議,城市采用低色溫LED(<3000K)、定向照明和定時開關,減少光污染30%-50%。
馬斯克的SpaceX測試抗反射涂層,降低星鏈亮度。國際電信聯盟(ITU)擬定衛星光污染法規,2026年或生效,大大降低光污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