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刷到個熱搜,說有人花了三年考公,每次都卡在面試環節。評論區里有人說“肯定是能力不夠”,但我更覺得,或許是某些心態在拖后腿。就像我鄰居家的姐姐,名校畢業、專業能力強,可工作五六年了還在原地打轉,她總說“是運氣不好”,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真正絆住她的,是一些根深蒂固的思維方式。
第一種:“我就這樣了”的認命心態
我高中同桌就是個典型例子。那會兒她數學成績不好,每次考試后都說“我天生沒數學細胞”。老師給她補課,她嘴上答應,心里卻覺得“反正也學不會”。后來高考,數學果然成了她的拉分科目。現在十年過去了,我們同學聚會聊到投資理財,她還是那句“我對數字不敏感,學不會”。這種認命的心態,就像給自己套上了無形的枷鎖。
心理學里有個概念叫“習得性無助”,說的就是人長期經歷失敗后,會覺得努力沒用,干脆放棄嘗試。我認識個做自媒體的博主,剛開始發視頻沒人看,試了幾個月就徹底擺爛,還在朋友圈吐槽“現在做賬號太晚了”。可實際上,她連視頻的文案、剪輯都沒認真打磨過,就急著給自己判了“死刑”。這種心態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會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扼殺在搖籃里。
第二種:“我必須比別人強”的較勁心態
大學社團里有個學長,特別要強。每次小組作業,他都要當組長,別人提的建議一概聽不進去。有次做項目策劃,明明我們的方案更貼合實際,他卻非要按自己的想法來,結果最后成績墊底。后來他考研失敗,工作也不順,整個人越來越擰巴。這種事事都要爭第一的心態,表面上看是上進心,實際上是在和自己較勁。
我有個朋友,本來工作干得挺不錯,可自從公司來了個新人,業績比她好一點,她就徹底慌了。每天加班到半夜,還偷偷打聽人家的工作方法,最后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非要在所有領域都碾壓別人,不僅不現實,還會讓自己陷入焦慮的漩渦。就像非要讓魚和猴子比爬樹,結果只能兩敗俱傷。
第三種:“等準備好了再行動”的拖延心態
這大概是最普遍的一種心態了。我自己就經常犯這個毛病,想寫小說,總覺得“等把大綱想好再動筆”;想學畫畫,又覺得“等買齊所有工具再開始”。結果拖了一年又一年,計劃永遠停留在腦子里。我表弟更離譜,大學四年都在準備考研,今天覺得英語單詞沒背完,明天覺得專業課沒學透,最后連考場都沒進,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
“準備”是個無底洞,永遠沒有“萬事俱備”的時候。我關注的一個美食博主,剛開始拍視頻時畫面模糊、剪輯粗糙,可她就這么堅持發了下去。現在粉絲百萬,視頻也越來越專業。她說:“先完成,再完美,總比永遠不開始強。”那些總想著“等條件成熟”的人,往往在等待中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這些心態就像藏在暗處的陷阱,悄悄消耗著我們的能量。我有個表姐,以前總覺得自己“不適合做生意”,直到有次失業,被逼著擺地攤賣小飾品。剛開始她特別緊張,怕被熟人看到,怕賣不出去。但慢慢的,她發現自己居然挺會和顧客打交道,現在已經開了兩家實體店。這個例子讓我明白,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能力不行,而是被錯誤的心態困住了手腳。
想要擺脫這些心態,其實沒什么高大上的方法,就是從一件件小事開始。比如,當你想說“我不行”的時候,改成“我試試看”;當你陷入比較的焦慮時,多想想自己的進步;當你想拖延時,先逼自己邁出第一步。就像學游泳,總站在岸邊糾結“水會不會太冷”,永遠學不會,一頭扎進去反而能更快找到平衡。畢竟,人生又不是一場考試,沒有誰規定必須用哪種心態才能通關。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編輯:學習經營管理(微信號:MBA160)
如果您喜歡此篇文章,記得發到給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運常伴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