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正值陽山水蜜桃銷售旺季,這個華東小鎮處在一年中最繁忙的時節。
陽山水蜜桃臨時交易市場里,大貨車小三輪絡繹不絕地駛入,市場內桃香四溢,貨物進進出出。采購的人兜兜轉轉,不缺比價比貨的耐心。
更多的陽山水蜜桃在凌晨采摘,它們經過嚴格的分揀后,進入到電商的恒溫倉庫,等待著被運往消費者手中的最后一程。
回憶起三十年多年前挑擔賣桃的時光,當地桃農胡秀桂說,那時他們必須一早起床,跟人一起包車去上海、蘇州、無錫找市場,還要承擔桃子賣不出去變質的風險。如今,隨著陽山水蜜桃名聲的日益響亮,電商與物流的快速發展,這些甜蜜的桃子將不再遭受滯銷之困。
在陽山,無論是農戶還是商戶,都極其重視自家水蜜桃的質量,從采摘、分揀、裝盒到運輸,每一個環節都要為消費者考慮。胡秀桂說,決不能砸自己的招牌。
借助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在“百億補貼”和“千億扶持”的政策加持下,陽山水蜜桃以高質價比贏得了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不再愁銷路的水蜜桃,也從土地的饋贈成功轉化為滋潤消費者的甜蜜和帶動本地經濟發展的真金白銀。
桃園接力:父親挑擔找市場,兒子線上賣清貨
老胡桃園里的白鳳剛剛采摘完,湖景還在紙套里日漸飽滿,桃樹底下兩三只白色大鵝在草里晃來晃去,時不時啄食落在地上的果子。白鳳和湖景都是陽山水蜜桃的當家品種,73歲的胡秀桂自豪地說,他們家種植的陽山水蜜桃絕對正宗。
7月,陽山水蜜桃相繼成熟,進入銷售高峰期。供圖/南方+
提及此事,胡秀桂的手指向安陽山——當地人稱為大陽山的錐形火山。這座山在1.4億年前的地殼運動中形成,是陽山水蜜桃獨特風味的塑造者。
在網上檢索陽山水蜜桃時,“如何吃桃”的教學視頻特別引人矚目。其中,最出圈的吃法教學莫過于用吸管直接吸取桃汁,這也一度成為了當地水蜜桃“蜜汁如流”的最佳例證。據介紹,億年的火山灰土壤所蘊含的豐富礦物質、適宜的氣候條件、豐富的種植品種以及科學的栽培管理,使得陽山水蜜桃豐甜不膩、皮薄多汁。
掉在地上的桃子不要、品相不好的桃子不要,是胡秀桂的選品原則。他認為“果子做得好,才會有人買”,不能自己砸掉招牌。胡秀桂跟水蜜桃已經打了半輩子的交道,三十多年前,他挑著數百斤的擔子到無錫、蘇州、上海去賣桃。
今非昔比,陽山水蜜桃的名氣已經遠播四方。1997年,陽山鎮舉辦首屆國際桃花節,以節造勢、以節賦能;2003年,陽山水蜜桃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進入到電商時代,胡秀桂們已經不必跑到外地賣果,通過桃園直發或者上門收果的生鮮電商,就能以更好的價格將果子銷售到更遠的地區。
胡家桃子的種植面積則從最初的十多畝擴展到現在的70多畝,兒子胡強也接棒父母親成為主要的經營者。7月正值水蜜桃銷售旺季,胡強和團隊常常工作到半夜,接單發貨、監測后臺數據。即使在白天,桃園田頭的玻璃房里也亮著強光燈,桌上擺著飽滿的水蜜桃,主播扯著嗓子向觀眾推介,觀眾則可以看到主播身后郁郁蔥蔥的桃園。
2013年,家里的桃子滯銷,胡強入局電商,他希望在線上找到更廣闊的銷售空間。三四年后,隨著物流的進一步發展完善,老胡桃園約60%的水蜜桃通過線上渠道銷售。發展到如今,僅有10%的水蜜桃在線下銷售,其中有一部分還是周邊城市的消費者下園采摘。
胡強也與無錫生鮮電商楊氏草莓農業專業合作社(下稱“楊氏草莓”)合作,通過向其供應水蜜桃,打開更廣的銷售市場。在楊氏草莓的水蜜桃倉,只要陽山水蜜桃持續入庫,周邊來兼職的工人一般就會從早忙到晚,憑借經驗和小電子秤對桃子進行二次分揀、裝盒、塑封、貼單、發貨。
品牌建設:農戶用心做桃,制度保護好桃
下單次日,東莞市長安鎮的陳女士收到了一千多公里外的陽山水蜜桃。這八枚6-7兩重的白鳳,二十多小時前才離枝,頂部泛著的紅暈依然鮮亮。
時間撥回到一天前,在水蜜桃上市的夏天,卞煥良通常早上五點出頭帶著工友去果園摘桃。他是陽山鎮桃源村村民,今年65歲,種桃生涯超過四十一年,吃過一百多種桃子,近兩年因為在本地公司的桃園工作,初中學歷的他還考下了新型職業農民證書。
摘桃有摘桃的技巧,要用眼睛找而不是用手按,手勁會給桃子留下“瘀傷”。桃子也不能等到全熟再摘,這樣無法給物流留下運輸時間。
收貨地點的遠近,決定了陽山水蜜桃采摘下來時的成熟度。較遠地區一般為六七成熟,較近地區則通常是七八成熟。這時,果肉果皮較為結實,也可盡量避免水蜜桃在運輸中因過于成熟造成的磕碰和損耗。
不過,桃子的成熟度不是發貨的唯一標尺。楊氏草莓業務部門相關負責人張瑞介紹,重量、糖度、外觀也都決定了桃子是否適合發貨。比如,單果重量在運輸損耗后不能低于四兩;除上市初期,桃子入庫的標準糖度是12度起;外形和顏色不良、有裂口和泥巴的桃子也禁止發貨。
工人用珍珠棉和分隔網精心包裝,減少運輸過程中的磕碰。供圖/南方+
作為經驗豐富的農技員,卞煥良從不懈怠桃樹種植的工作,他認為,從剪枝到下肥,“每棵樹都有自己的脾性”。實際上,為讓桃子更加高產優質,陽山鎮不少果園試點試驗水蜜桃“Y型”栽培模式,以適宜機械化作業。物聯網技術也應用在實時監測桃樹生長情況、病蟲害防治預警發布等方面。
和胡秀桂一樣,卞煥良也不愿破壞陽山水蜜桃的品牌,堅持“落地果不取”的原則。他介紹稱,落在地上的桃子已經沾到了細菌,運輸過程中很可能讓果子變質,這樣的水蜜桃賣給消費者會有損陽山水蜜桃的品牌形象。因此采摘時,他總會嚴格把關果子品質,按照重量、大小進行初次分揀后,才送往采購商的倉庫。
“陽山水蜜桃定位高端,當地也注重品牌保護。”生鮮電商尋優農業有限公司(下稱“尋優農業”)創始人李孝紅介紹,網店銷售陽山水蜜桃,要根據陽山水蜜桃桃農協會的規定,申請登記審核后辦理銷售授權證書,授權證書上寫明有效日期且要每年更換。此外,陽山水蜜桃品牌桃箱也由授權企業生產,箱子印有授權號、商標和桃農協會的標識。
今年六月,陽山水蜜桃開啟新的地理標志產品公證溯源新模式。據悉,江南公證處選擇陽山水蜜桃核心產區53畝桃林作為試點,預計產量為三萬至四萬箱。這些水蜜桃貼上公證封條后,消費者掃描上方的二維碼就能看到采摘、運輸、分揀、裝箱等環節,所有環節都有公證人員監督。
愛拼才會贏:產業不斷向好,農戶不愁銷路
與陽山水蜜桃“共事”十多年,李孝紅創業的第一桶金可以說就是桃子饋贈。
2012年,李孝紅經濟壓力大,辭去月薪八九千的數字編程工作后,在常州開了一家水果店。這時,中國電商行業仍處于快速成長期。李孝紅仔細研究之后,覺得線上銷售十分有潛力,這一年底,他開始將部分精力放在拓展線上渠道,次年就正式組建了運營團隊,門店里頗受歡迎的陽山水蜜桃順理成章成為了最早線上銷售的水果之一。
“我們公司主要向商超和電商供貨,全平臺陽山水蜜桃的年銷售額超過三千萬元。”李孝紅表示,僅在其運營的拼多多店鋪,陽山水蜜桃的單量每天能穩定有500單。在他看來,單量如此之大,除了陽山水蜜桃本身的品質過硬,也離不開平臺的支持。
他解釋稱,例如拼多多通過“百億補貼”活動讓利消費者,原價79元一箱的水蜜桃,補貼之后的價格為69元,商品質價比更高,自然會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張瑞也有類似的感受:“無論是‘百億補貼’還是‘千億扶持’,都為消費者帶去了品質農產品,也都是平臺對商家的投資。”
三年前,已經具備成熟運營團隊的楊氏草莓研究拼多多電商平臺后發現,陽山水蜜桃在該平臺仍有進一步開發的市場空間。考慮到未來發展規劃等因素,楊氏草莓入駐拼多多,開始摸索運營。
張瑞介紹,剛入駐平臺的第一年,公司的銷售額便明顯增長。第二年,搭上“百億補貼”的東風后,楊氏草莓店鋪的陽山水蜜桃在拼多多的銷售量增長了約10倍。“入駐后,公司就很快與拼多多平臺對接,平臺在了解了公司情況、銷售產品以及推廣策略后,認為我們是優質供應商,很快就為我們對接了‘百億補貼’的優惠政策。”張瑞說。
已完成分揀的水蜜桃,正等待進一步包裝。供圖/南方+
陽山水蜜桃雖然嚴格把關、品質上乘,但單價遠高于普通桃子,如何讓消費者認同?建立起新的消費認知?張瑞說,拼多多為此專門在顯眼位置明確突出了陽山水蜜桃優勢,為水蜜桃在平臺的銷售起到了很強的引流作用。作為入駐商家,楊氏草莓不用費心費力推廣,省下了很多投流成本和精力。
據了解,去年6月,拼多多傾斜百億補貼、秒殺萬人團、直播等資源,擴大對陽山水蜜桃的曝光和真金白銀的補貼,使得相關訂單同比增長15%-20%。今年推出的“千億扶持”計劃,則是三年內擬投入資金、流量等資源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推出“多多好特產”加碼扶持優質農產品和商家,構建用戶、商家及平臺多方共贏的商業生態,形成“水大魚多”的正向循環。
陽山水蜜桃通過電商走俏帶來的直接效益,作為新農人的胡強有強烈感受。看到如今本地桃子產業越做越大,農戶不愁桃子銷路、不再承受滯銷之苦,胡強感到振奮。發展電商之后,他也組建了運營團隊,帶動本地就業。
楊氏草莓則從早期的五六名“家屬”員工,發展為70多人的團隊,運營、客服、設計等崗位日漸齊全,成員也多是年輕人。此外,在水蜜桃上市季,放假回家的大學生、周邊生活的工人也會選擇去水蜜桃倉庫做分揀、裝盒、塑封工作。
至2024年,陽山水蜜桃的產量達到3.5萬噸,整個桃產業鏈的產值超過20億元。“一只桃子”帶來的甜蜜經濟,正源源不斷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