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在于方法的“巧”,在于過程的“豐”,在于積累的“厚”。尤其是學習過程的豐富、細膩、深入,需要教師精心謀劃,精巧推進,精彩生成。
文丨徐杰
編輯丨當代教育家編輯部
本文字數2332,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精致,即“精巧細致”。“精致”不是用來修飾“語文”的,“語文”前面加任何修飾語都是多余,因此,“精致語文”的完整內涵應當是:精致的語文課堂。
精致,應用于語文學習,它是一種方法
這種“精致”的思路與方法,貫穿著語文學習的每個環節,滲透在語文學習的每一個細胞與毛孔之中。
想起幾年前風靡的“感受學習法”,不管是什么文本,也不管是文本學習的哪個環節,僅止于“說說感受”;
也想起近幾年語文學習的一個最“通俗”的手法:說說自己最喜歡文中的哪一句話,并說出喜歡的理由。
我們的語文學習,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不精致”的現狀,乃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母語缺乏深入而真切的了解。
我們的母語世界是多么旖旎神奇啊!
“楊柳依依”,讀這四個字,我們的眼前就能閃現出遠古時期征人與家人那依依惜別的場面;“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讀這兩句詩,我們的耳旁就仿佛縈繞著那一個詩人苦吟的哽咽之聲;寒夜里捧讀《史記》,你能感受到字里行間的心靈悸動,甚至,我們的心能穿越時空,與那些志士仁人的胸腔共鳴,那可是絕妙的回響……
漢字的魅力在于,每一個字,都是有生命的,當它們被藝術地排列組合時,它們就有了喜怒哀樂,有了生命與靈性,有了文字背后的故事與傳說……
這些,豈是一個“感受”可以體悟?
漢字的魅力還在于,語言是講究“環境”的,尋常百姓的“推門”和“敲門”,一旦經由一個僧人之手,于一個清明的月夜,在深山的古寺門前,那就有了無窮的意蘊,這種意蘊被我們咂摸了千年……
這些,豈是一個“喜歡”可以涵蓋?
所以,母語學習,是一個過程。
是一個“沉入詞語”的過程,是一個心靈與文字親近相融的過程,是一個感受、品味、欣賞、分析、學用的過程,是一個在文本語言里“來來回回”行走的過程……
“精致”的語文學習,就是“慢慢走,欣賞啊”。
精致,應用于語文教學,它是一種藝術
語文教學,需要精心布局課堂板塊。
課堂布局如作文,不僅要考慮活動內容的輕重緩急,也要考慮課堂推進的抑揚頓挫,此外,還有切入、過渡、總結、升華等諸多要素。
課堂布局的精致,不是預設得越細致越好,而是要遵循“該粗則粗,該密則密,能簡不繁,當仁不讓”的原則,準備好課堂活動的“各種可能性”。
語文教學,需要精心設計課堂活動。
精致的課堂活動,首先是“分層推進”的,從整體上看,板塊推進呈現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態勢;從思維品質形成來看,活動流程又呈現出螺旋上升的趨勢。
精致的課堂活動,還必須體現“多角度展開”的特點,設計的課堂活動能夠分別從文字理解、結構分析、主旨領會、語言積累等不同角度來解讀文本。
精致的課堂活動,還要注意活動形式的豐富與融合,也就是充分保證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閱讀、感知、提煉、品味、分析、學用等諸多活動,應互相依存,互為作用。
語文教學,需要精心培育課堂生成的資源。
課堂活動要有互動生成,這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生成”的最高境界,就是“共生”。
所謂“共生”,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相激活、共生共長”,就是“語文課堂教學在自然狀態下的生態繁榮”(黃厚江語)。
精彩的課堂生成對老師自身的要求很高,首先需要老師擁有一雙智慧的眼睛,對文本有獨到的學習發現;其次需要老師擁有足夠的教學智慧,在活動推進過程中,善于發現“亮點”和“增長點”,通過評判、導引、追問、啟發等手段,發揮“以活激活”的作用。
在我的專著《精致語文》里,有這樣的一組論文標題:“精煉的教學語言、精妙的文本拓展、精當的穿插引進、精細的文本研讀、精到的專題訓練、精實的學生活動、精心的課堂提問、精彩的零言碎語、精密的命題設計、精美的對立統一、精要的課堂反思。”這應當算是對教學環節“具體而微”的精致要求了。
精致,應用于課堂研究,它是一種策略
一線教師最為寶貴的研究資源,是他的課堂實踐。
精致的語文研究,也應當在課堂優化上下功夫,它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對教學內容選擇的研究。
首先根據不同“體裁”的文本,提煉教學內容選擇的規律性,其次要針對文本的個性化特征,研究“選什么教”和“選什么教更好”,甚至還可以在教學內容的“主流選擇”與“教師個性選擇”的契合相融上進行研究。
對教學方法選用的研究。
精致語文觀認為,語文教學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用”的方法。何謂最適用的方法呢?
方法與內容的契合,方法與過程的相融,方法與活動推進的共生……
總之,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學情變了,有些方法就得跟著變,可以這么說,一切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對教學流程推進的研究。
同樣的教學設計,不同教師的執行效果是不一樣的,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推進”的不同。
研究課堂推進,研究課堂推進過程中的得失、進退、收放、抑揚,對于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有著顯著的積極意義。
對教學細節呈現的研究。
教學細節,小而言之,是教學技巧,教學亮點;大而言之,是教學理念,教學藝術。
尤其是名師的教學細節,蘊含著豐富的研究資源,對名師的教學細節進行品味、鑒賞、分類、提煉,我們就能發現很多規律性的元素,甚至于,我們還能就某一個教學細節,在不同名師課堂的不同呈現進行對比研究,那樣我們的研究會更深入。
我的專著《聽徐杰老師評課》,對一些名師的最鮮明的教學細節進行了品味、欣賞,比如,余映潮老師的課堂提問藝術、黃厚江老師的活動組織藝術、肖培東老師的教學語言運用藝術、王君老師的課堂切入藝術……
細節不“細”,對教學細節的研究,其實是一個深遠而宏闊的工程。
總而言之,精致,在于方法的“巧”,在于過程的“豐”,在于積累的“厚”。尤其是學習過程的豐富、細膩、深入,需要教師精心謀劃,精巧推進,精彩生成。
精致,不是繁雜,不是細碎,更不是小氣,它與簡約、深厚、宏闊等詞語并不矛盾。
精致,是一種有層次的典雅,一種有內涵的大氣,一種有深度的從容。
本文作者:徐杰, 就職于江陰市教師發展中心。“精致語文”首倡者,長江文藝出版社精致語文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連續兩屆全國中語“優秀教師”,無錫市社會事業領軍人才,江蘇省全民閱讀中小學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參加全國課堂教學大賽,獲得11次特等獎、一等獎。著有《聽徐杰老師評課》《跟著徐杰老師來備課》《匠心與生長》等專著六部,創作繪本《鷹風箏》、教育隨筆集《過一種舒展的教育生活》,主編《名著導讀教學參考書》(一套三本)。
編輯:孫彥晗
二審:董慧慧
三審:張雪麗
并轉發給更多人看哦~
因為微信公眾號改革了推送機制
如果不常點開則會晚收到我們的推送
我們想產出更有價值的文章
請關注并星標“當代教育家傳媒”
訂閱(紙質版刊物):長按上圖↑↑識別圖中二維碼
本刊聲明
1.投稿郵箱:dangdaijiaoyujia@163.com。初審通過后,編輯會與作者聯系修改、配圖等事宜。
2.本刊歡迎教育敘事、課程故事類文章,要求案例鮮活,敘述生動,不要寫成學術論文格式。單篇文章字數在2000-5000字為宜。
3.《當代教育家》刊發文章,均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費、編輯費,也未與任何投稿中介展開合作。請勿輕信所謂的“代寫代發”“投稿中介”“有償發表”等信息。
編輯收稿郵箱
dangdaijiaoyujia@163.com
雜志訂閱方式
國內統一刊號:CN37-1488/G4
國際標準刊號:ISSN 2095-3526
郵發代號:24-262
定價:人民幣20 元,港幣 30 元
訂閱方式一:線上訂閱,掃描下方二維碼,一站式完成訂購
訂閱方式二:編輯部訂閱,訂閱QQ : 1036425237
訂閱方式三: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24-26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