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創(chuàng)團·牧青野
最近,刷到一則綜藝視頻片段。
一女星自爆和兒子在爭吵時被兒子扇耳光。
雖然之后女星本人發(fā)文辟謠,稱這其實是在回憶原生家庭經(jīng)歷,節(jié)目組也刪除了爭議視頻。
但其他視頻的內(nèi)容仍讓人感觸不已。
記得在播出的預告片中,女星聊起自己和兒子之間的爭吵時,心中滿是酸澀:“一個星期只能打一次電話,覺得我是他媽媽是可恥的吧。”
因為未了解事件全貌,所以這里不做評判,但縱觀她和兒子在網(wǎng)上曝光的一些相處信息,暴露出一個親子間普遍存在的隱性問題:
親子關系未來如何,早在之前的一次次爭吵中,埋好了伏筆。
心理學認為,孩子的行為,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鏡像。
很少有天生喜歡和父母對著干的孩子。
孩子長大后孝不孝順,可能都是在家庭日常的教育中,被一點點養(yǎng)出來的。
親子沖突
暴露的是真實的養(yǎng)育問題
前幾天因為女兒的英語課問題,我倆吵了很多次。
被氣到不想再管她時,偶然看到一個媽媽向民警求助的視頻:
這位媽媽在家輔導孩子寫作業(yè),但孩子壓根不聽她的,還故意和她爭吵。
無奈之下,她求助民警:“我們這個孩子,不好好弄學習,我一說他他就還嘴,你們能不能幫我看看該咋辦。”
民警進到家里,坐到孩子的書桌前,拿起英語課本,立馬流利地讀了起來。
一邊讀,一邊指導:
“不就是一些單詞不會嗎?來,我給你講講,找一篇閱讀,從頭到尾,用你自己的話把它翻譯下來,遇到生詞就用筆記下來。
我大學英語六級、英語考研都是高分通過,這是我實踐過的方法。”
民警最后還語重心長地叮囑孩子:
“學習這個東西,你自己要開竅,要知道你為什么要學這個東西。”
有示范、有指導、有方法,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jù),一旁的孩子也立馬低下頭,認真寫起了作業(yè)。
看完視頻,我就明白了我和女兒之間的矛盾點在哪:
首先,英語不是我的強項,畢業(yè)這些年,也從未再看過任何相關書籍。我雖然不擅長英語,但我總覺得可以指導女兒。
其次,在女兒眼里,我指點的方法不實用;在我眼里,女兒不聽話,還死犟。
女兒不聽我的,我又不愿意放棄插手的管教欲,矛盾就進入了死循環(huán)。
所以你看,當我們在指責孩子“不聽話”“總和父母吵架”“死犟不聽勸”時,其實換個角度,也暴露出了我們在養(yǎng)育中存在的問題:
1、一張口,就沉默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時候我們在訓孩子時,他們會一聲不吭,仿佛耳朵被塞住了,嘴巴被堵住了似的。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其實是孩子啟動了自閉防御模式。
說白了,就是孩子一被父母罵,大腦就宕機。
孩子不是不想反駁,只是用沉默給自己建起了防護罩。
2、一吵架,就冷戰(zhàn)
這和前面的一種溝通方式有些類似,暴露出的是孩子不愿意對父母的指責作出回應的問題。
但相比前一種更嚴重的是,當孩子除了沉默,還拒絕溝通,可能是在用逃避的方式處理沖突,這也代表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聯(lián)結(jié)較少。
3、一吵架,就上升高度
還有一種情況,吵架時,孩子倒是不沉默,但他們反抗得卻特別激烈,甚至有時候還會翻舊賬,或者反過來指責父母。
這種現(xiàn)象其實暴露出的,是孩子曾在父母這里未解決的問題,問題積壓,在爭吵時,激發(fā)了創(chuàng)傷。
但值得慶幸的是,只要解決了孩子內(nèi)心的創(chuàng)傷,你們的親子關系就還有救。
4、一吵架,父母就退讓、抱怨、訴苦
這種情況最明顯——親子權(quán)力失衡,缺少規(guī)則,父母想要“暫時妥協(xié),以求更大的‘勝利’”“情感、道德綁架孩子,來掩蓋自己無理或錯誤的溝通方式”。
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比起解決孩子的問題,父母先解決自己的問題,親子溝通才能有改善。
親子間的吵架方式
預演的是親子關系的未來
有研究認為:成年后的親子溝通模式,大部分會復制兒童期和青春期的親子溝通模式。
有人分享過一個視頻:一個12歲男孩,在和媽媽吵架后躲玉米地一夜。
評論區(qū)有網(wǎng)友說:“孩子回去后千萬別打,好好引導,好好教育,否則下次他躲的就不是玉米地了,他可能會成為那個遠走他鄉(xiāng)、他國的‘沒良心’孩子。”
心理專家武志紅曾說:“父母和孩子現(xiàn)在的溝通方式,決定了孩子未來和父母的相處方式。”
《原生家庭》中寫過一個這樣的案例:
38歲的整形外科醫(yī)生戈登,因為婚姻問題求助心理咨詢師。
在咨詢過程中,一開始,他一再強調(diào)自己的父親當年經(jīng)常打罵自己,倆人爆發(fā)過無數(shù)激烈的爭吵,但他并不恨父親,因為:“他只是用了一些手段讓我守規(guī)矩而已。”
可是,在一層層扒開心理防護層后,他對父親教育方式的評價卻完全變了樣:“我怕他,我很不安,我不希望我的孩子經(jīng)歷我所經(jīng)歷過的。”
尤其在被問及現(xiàn)在和父親的相處怎么樣時,戈登的淚水瞬間涌出來:“我胃里堵得難受……”
在書中作者寫完這個案例時,分析說:
“戈登當初想要解決的是婚姻問題,因為他在婚姻中經(jīng)常控制不住自己的壞脾氣。
但其實他內(nèi)心最深的創(chuàng)傷,幾乎都來源于和父親之間的相處模式。
他在父親的“權(quán)力”下低了頭,可內(nèi)心的憤怒卻隱藏了起來。這就導致他成年后,一旦外界壓力過大,內(nèi)心隱藏的憤怒,會噴涌出來,肆意攻擊身邊的人。
其實孩子未來的生活,是真的會被童年時期父母設定的模式所影響甚至控制的。”
很喜歡一句話:虐待產(chǎn)生忠誠,而愛產(chǎn)生自由。
親子溝通時的吵架,并不能一刀切認為是虐待,這對父母并不公平。
但吵架時,暴露出的養(yǎng)育問題,比如父母自身未覺察到的控制欲、權(quán)力欲,才是對孩子真正的“虐待”。
而“虐待”一旦發(fā)生,孩子會表面對父母“忠誠”。
比如:
認同父母當年對自己的養(yǎng)育方式,并復制在自己對孩子的養(yǎng)育中;
或合理化父母對自己的傷害,覺得父母的所有行為都絕對是為了自己好;
甚至產(chǎn)生愧疚感,向內(nèi)攻擊自己。
但無論是哪種,一旦孩子長大后“覺醒”,基本會有兩種走向:要么承認受到的傷害,并努力治愈自己;要么用“報復”的方式,轉(zhuǎn)頭去傷害父母。
總而言之,親子間的吵架方式,幾乎都在預演親子關系的未來:
1、逃避型
比如一吵架就沉默或冷戰(zhàn),這種吵架方式暴露出的養(yǎng)育問題,如果沒有及時得到解決,未來的親子關系,基本要么變成“相敬如賓”,要么變成“冷漠回應”。
孩子長大后也常會說這幾句“你別管我”“我不想說”“有事再聯(lián)系”“我知道了,我先掛了”。
2、攻擊型
大多數(shù)父母應該都有感觸,但凡孩子和父母還有話說,那就還能溝通,還能引導。
這種親子溝通方式,如果父母能自省和覺察養(yǎng)育是否出了問題,并及時和孩子一起找到解決方法,親子間的溝通會磨合得越來越好。
孩子長大后,即使偶爾也會和父母爭吵,但親子關系一定不會太差,也不會有太深的親子隔閡。
可如果任由這種激烈的溝通方式繼續(xù)下去,孩子長大后要么會走向“逃避型”,和父母漸行漸遠;要么會和父母針鋒相對,陷入互相埋怨、互相指責的家庭內(nèi)耗模式中。
3、主動型
最后一種親子溝通方式,應該是最健康的一種溝通方式了。
父母和孩子之間,只要出現(xiàn)矛盾,除了正常的爭執(zhí)外,所有人都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一起尋找新的解決方法。
在這種溝通氛圍下長大的孩子,不僅邊界清晰,懂得尊重和孝順父母,還會在遇到難題時,愿意主動和父母溝通。
沖突后,如何修復親子關系
雖然從依戀理論來看,過度的親子沖突,會形成親子關系的長期情感裂痕。
但不代表父母要把自己修成“圣人”,不再和孩子出現(xiàn)任何矛盾。
相反,如果能科學地應對沖突,在沖突后和孩子及時修復關系,反而會讓沖突成為讓親子關系更加親密融洽的催化劑。
而想要做到這些,父母們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1、先觀察
觀察,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可以用記錄的方式,去觀察孩子最近和我們發(fā)生爭吵時,采用的是什么樣的應對方式?
吵架時,孩子會說哪些話?態(tài)度怎么樣?是逃避問題?還是在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2、再學習
情緒和感受,都需要正確地去表達。
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其實只要仔細觀察,適當覺察,就會找出我們在應對沖突時,錯誤的情緒和感受表達方式。
比如父母明明是為了孩子好,想讓孩子好好學習,話到嘴邊,卻變成了:
“我看你就是個廢柴樣!”“不好好學習,你長大就只能撿垃圾!”“你除了給我丟人,什么都做不好!”
再比如孩子明明想說的是:
“你們能不能好好跟我說話?”“我也覺得自己做錯了。”“我不知道該怎么做?”
結(jié)果,情緒一上頭,也變成了:
“能不能閉嘴!”“我不想和你們說話!”“少管我!”
當我們能在一次次的沖突后,去和孩子一起學習如何更正確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才能讓每次吵架變成親子關系的升溫契機。
3、最后補救
看過這樣一句話:“別指望用圣人的標準要求父母,更別指望用圣人的標準要求孩子。”
有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即使我們懂了很多養(yǎng)育的道理,但在真實的生活中,還是會經(jīng)常控制不住情緒。
那這時候,面對自己“并不是一個完美父母”,允許孩子“無需做一個完美孩子”就非常重要了。
當我們意識到和接納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就能有更多的心力,去以更松弛的情緒和精神狀態(tài),把沖突當作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法的契機。
然后再采用一些具體的,更適合你們的情感修復方法。
比如和孩子一起剖析為什么情緒失控;或者寫信和孩子溝通,互相道歉;或者在家庭會議中一起商討接下來該如何應對沖突。
總之,父母當下如何處理和孩子之間的沖突,決定著和孩子之間未來的關系質(zhì)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