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26日大罷免投票只剩最后5天,臺灣島政壇已然風起云涌。這不僅是一場簡單的罷免投票,而是一場事關臺灣政局未來四年走向的大博弈。藍綠白三股勢力傾巢而出,臺面下暗潮洶涌,臺面上刀光劍影。
而這場罷免投票的最大看點,無疑是賴清德的成敗命運。罷免是否成功,不僅決定24名國民黨“立委”以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的去留,更直接關系到2026年縣市長選舉與202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改選的成敗。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決戰,勝者通吃,敗者出局。
韓國瑜,這位曾在島內政壇掀起熱潮的政治人物,如今再次披掛上陣,成為國民黨反罷免戰線的靈魂人物。7月19日晚,新北市萬人廣場上,星光熠熠、人頭攢動。
韓國瑜攜馬英九、朱立倫、侯友宜、盧秀燕、趙少康與蔣萬安等國民黨重量級人物,集體亮相,聲勢浩蕩,臺下支持者高呼口號,熱血沸騰。
這場造勢晚會,不僅是一次政治動員,更是一場信念的宣誓。韓國瑜幾乎每日奔波,全臺跑透透,為每一位面臨罷免的“立委”站臺助陣。他的聲音嘶啞卻依舊洪亮,眼神堅定,言辭犀利,頻頻指責罷免為“政治屠殺”,誓要守住藍營最后的陣地。
民眾黨也沒有缺席這場風暴。黃國昌帶領8位“立委”,于7月20日前往民進黨中央黨部前抗議,聲勢浩大,數千名支持者隨行而至。黃國昌甚至放出豪言,要傾盡黨產助力國民黨反罷,藍白陣營空前團結,合力圍攻綠營。這股力量無疑已形成威壓之勢,讓民進黨如坐針氈。
而在另一邊,民進黨陣營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內耗。反賴派系的暗流正在劇烈涌動,英系“立委”王世堅早早表態“不支持大罷免”,在綠營內部掀起軒然大波。
臺風“丹娜絲”重創南部,臺南市“立委”陳亭妃也公開炮轟賴清德政府毫無作為,這一切都在撕裂民進黨的凝聚力。
賴清德為了挽回頹勢,倉促推出所謂“團結十講”系列演說,試圖喚起民眾支持,然而內容空洞、言辭虛浮,不僅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更加凸顯其政治操作的拙劣和脫離民意的現實。臺媒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講空話、做虛事”的表演,只會加劇兩岸關系緊張,激起島內民怨。
大陸方面的態度也在此時愈發明確。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陳斌華用“和平破壞者”“戰爭販賣者”“麻煩制造者”三詞形容賴清德,措辭嚴厲,毫不留情。《人民日報》社評更是直言不諱,點名賴清德是“雜質”,應被清除,痛斥其賣臺媚美、回避民生問題、撕裂社會共識。
馬英九的回歸為藍營注入強心劑。這位曾執政8年的前領導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頻頻出席反罷免造勢活動。
他以沉穩的語調、嚴謹的邏輯、懇切的態度,直指民進黨發動罷免是“惡性政治斗爭”,企圖將臺灣拖入政治內耗的深淵。馬英九痛批賴清德將臺積電“拱手送美”、對關稅戰束手無策,憤怒之情溢于言表。
馬英九的震撼發言在島內引發廣泛共鳴。他提醒民眾,賴清德執政以來,兩岸關系迅速惡化,臺海兵兇戰危,年輕人被迫延長兵役,社會充滿焦慮與不安。
這一切的根源,皆出自民進黨妄圖以武謀“獨”的危險政治路線。他呼吁島內民眾將這次罷免投票變成一場對賴清德的不信任投票,以民意之力讓民進黨知難而退。
島內媒體也紛紛指出,這場罷免已不再只是單純罷免議員的政治程序,而是一次全島范圍的“信任公投”。藍營與白營合力出擊,反對罷免的浪潮已席卷全臺,造勢活動場場爆滿,新北、臺中、新竹三地支持者人數均破2萬,堪比選舉盛況。
在這場政治對決中,國民黨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與戰斗意志。從高層到地方,從黨主席朱立倫到基層動員系統,全黨上下眾志成城,誓要守住陣地,不讓民進黨得寸進尺。尤其是韓國瑜的高頻率露面與激情演講,極大鼓舞了藍營基層士氣,也喚起了不少中間選民的關注。
而賴清德的表現卻令人失望。臺風來襲之際,他姍姍來遲,面對災民訴求卻只說“以民間自助為主”,甚至辯稱“軍隊要演習”。
臺南作為其政治大本營,在受災面前竟得不到重視,島內民眾心寒至極。有評論指出,賴清德已暴露出其在危機處理、民生政策、兩岸事務等多方面的短板,其政治誠信與領導能力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拷問。
此次罷免行動的時間點也極為敏感。一年一度的臺風季節即將來臨,島內老年選民出門投票的意愿存在變數。藍營支持者以中老年人為主,若遇惡劣天氣,投票率可能大受影響,而綠營以年輕選民居多,應對能力更強。這也成為罷免結果存在變數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不可忽視的是,當前島內輿論風向已有明顯轉變。“綠營”頻頻失誤,“藍白”步步進逼,民眾對民進黨的不滿情緒正在積累發酵。從社會福利、經濟發展、兩岸和平到國際定位,民進黨當局在多個層面均未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藍白陣營則通過一系列對比,精準打擊民進黨的軟肋。國民黨提出每人發放1萬新臺幣的政策構想,卻因民進黨阻攔未能實行;綠營卻對外大撒幣,瘋狂討好美國。民眾黨更是揭露賴清德“對美卑躬屈膝、對島內傲慢輕慢”的雙標行徑,讓許多臺灣民眾感到憤怒與困惑。
在這種情勢之下,26日的投票結果愈發引人注目。此戰不僅關乎政黨存亡,更關乎臺灣未來的方向、兩岸關系的走向、島內社會的穩定。
賴清德若敗,將失去2026年縣市長選舉的主導權,連任希望也將破滅;若贏,民進黨將掌控“立法院”,對“在野”陣營展開更大規模的清洗行動,臺灣將陷入更深層次的政治斗爭。
從目前態勢來看,賴清德已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黨內分裂、民心流失、政績平庸,已成為其政治生涯的致命軟肋。反觀藍營,團結一致、士氣高漲、聲勢浩大,展現出政黨競爭中最需要的凝聚力與動員力。
這場大罷免的真正意義,早已超出罷免本身。它是一場政治信仰的交鋒,是民意對現政權的審判,是對民進黨執政合法性的挑戰。當藍營與白營聯手發起總攻,賴清德面對的,不再只是選票,更是千千萬萬島內民眾的怒火與不滿。
可以預見,26日的投票將成為臺灣政壇的分水嶺。賴清德輸定了,不僅是形勢所迫,更是人心所向。而韓國瑜所帶領的藍營,正以空前團結之勢,吹響了反攻的號角。風暴已至,戰鼓雷鳴,歷史的抉擇正在逼近,每一張選票,都是對未來的一次莊嚴宣告。
信息來源:
臺媒:大罷免倒計時,藍白加強反罷造勢
2025-07-21 06:57·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