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美國五角大樓舉行一場“多域自主系統”展覽,各大軍工廠紛紛拿出自己的“壓箱底武器裝備”。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南卡羅來納州的國防承包商所展示的“低成本無人作戰力攻擊系統”,簡稱LUCAS。
聽起來名字挺高大上,如果仔細看就會發現,這不就是復刻伊朗“小摩托”無人機嗎?
雖然美國將其稱之為巡飛彈,但是在我們看來,屬于進階版“小摩托”。
按照美國給出的參數,長度大約在三米左右,翼展約兩米,空重加上戰斗部之后約為100千克,擁有45升的燃油箱,巡航速度約每小時100公里左右,末段最大速度接近每小時200公里。
搭載一臺DA-215的廉價活塞發動機,以及化油器內燃機,作戰航程大約在600公里左右。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LUCAS究竟攜帶哪款戰斗部,也不清楚搭載哪款制導系統,但是對于伊朗的小摩托我們很熟悉,這種廉價巡飛彈基本上會采用模塊化的可替換戰斗部。
【美國展示小摩托,復刻伊朗】
比如說用高爆戰斗部襲擊低防御目標,用縱火戰斗部襲擊敵人的油庫和彈藥庫。
還能使用侵徹戰斗部打擊高防護、強固等目標。
從制導系統上來看,小摩托此前使用低端的多星多頻段GPS/INS芯片制導,按照預定航路規劃飛向目標。
隨后增加了雙向數據鏈,可以使用地面控制站與其聯系。
同時還增加了紅外或電視成像的制導系統,而且LUCAS很有可能也會采用。
按照美國國防承包商的說法,美國版小摩托除了可以作為巡飛彈使用,還能接入美軍研制的多域無人系統通訊網絡。
除了可以承擔ISR,也就是連續的惡劣天氣、晝夜、廣域情報、監視、偵察任務,也可以承擔戰場通訊中繼任務等等。
這樣一來,LUCAS的態勢感知能力,可能會更加高級一點。
按照美軍公布的價格,LUCAS的單價為4萬美元。
也許在美國人看來,這個價格已經很低了,但是在我們看來,依舊屬于價格過高。
要知道,俄羅斯研發的天竺葵-2,在大規模生產之后,成本降低至2萬美元。
如果我國生產小摩托無人機,估計成本不會超過1萬美元。
只不過美國的采購員通常會選擇中飽私囊,比如說AGM-84H的價格,輕輕松松突破百萬美元。
如果是更高級的AGM-158價格可以達到400多萬美元。
這樣一來,LUCAS價格只有4萬美元,似乎并不昂貴。
當然,美國軍工近期似乎轉變了思路,頻繁展示“造價極低”的產品。
比如說此前美國初創軍工企業展示一款廉價的反艦導彈,與那些動輒上百萬美元的反艦導彈不同,該公司展示的反艦導彈,造價只有30萬美元。
如果大批量生產之后,價格可能會更低。
【小摩托成本低,引起美國重視】
還有就是美國著名的野戰通訊設備制造企業,L3-哈里斯公司也拿出自己廉價的“紅綠狼”武器系統套裝。
所謂武器系統套裝,實際上就是廉價版地面攻擊巡航導彈,分為負責打擊、安裝有戰斗部的“紅狼”和負責引導、安裝有制導和通訊系統的“綠狼”。
兩者之間可以進行數據連接,射程約360公里。
除此之外,就連一向比較“傲嬌”的美國陸軍,在彈道導彈的研制上,也準備走向廉價模式。
比如說美國陸軍在2026年采購中,就選中了卡斯蒂里恩公司研發的“黑胡子-GL”高超音速武器系統。
未來將會取代PrSM的“增量-2”。
畢竟,“增量-2”一枚導彈的價格高達500萬美元,“黑胡子-GL”的價格不到200萬美元。
可以看得出來,如今的美軍已經選擇裝備大量廉價可以大批量生產的廉價武器。
這樣一來,不久之后,美國陸軍、空軍甚至有可能將洲際導彈和中程彈道導彈都能搞出一個廉價版本。
只不過對于美國的工業水平,我們是持懷疑的態度。
很多人對此可能會感到很奇怪,一向“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美國軍方為何會轉變態度,難不成美國的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其實這與兩件事有關。
一是美國從俄烏沖突以及伊朗、抵抗之弧的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些國家和組織手搓出來的武器裝備,看似不起眼,與先進毫不沾邊,但是威力不容小覷。
比如說小摩托,再比如說伊朗的358巡飛彈、彈道導彈。
是不是可以認為,這就是伊朗的“大力出奇跡”?
通過大批量制造、成本比較低,適合大批量生產,自然可以在戰爭中瘋狂對著敵人傾瀉。
這就會形成規模效應,遠比使用少數精確制導彈藥,更加能夠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二是美國也在尋求改變。
美國想利用自己的優勢,在明知自己的庫存不夠看,甚至1萬枚巡飛彈在戰爭中估計都聽不到太大的響聲。
既然如此,不如選擇走廉價路線,擴大庫存的同時,還能保持美軍的打擊能力。
面對這種情況,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的殲-10已經落后了?
事實上,面對美國人的垃圾海戰術,還是要貫徹教員的軍事思想,打一場現代化條件下的空中人民戰爭。
【面對多變的局勢,殲10要全面升級】
也就是防空作戰。
未來防空不僅僅是地面的地導部隊的任務,也需要依托整個東部地區組織起來的防空民兵部隊。
這些民兵部隊裝備的武器,也許只是老式、廉價的高射炮和防空火箭,但是可以加裝一些簡易火控計算機。
所以,在防御這種空中垃圾海的戰斗中,防空民兵裝備的高射炮與機槍所具備的能力,未必會弱于防空導彈。
但是,對于殲-10和殲-11、殲-8以及殲-7來說,以現階段的武器裝備,難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也就是說,伴隨著局勢不斷變化之后,殲-10可能需要全面升級,比如說加裝激光制導的火箭彈,以及近戰使用的防空機關炮炮彈,還有就是簡易瞄準和火控系統。
從美軍的改變可以看得出來,美國如今已經準備發起大規模戰爭。
既然如此,我們也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相關的思維也需要進行改變,不一定必須裝備高大上的武器。
美國既然為大規模戰爭做準備,我們也要采取相對應的措施。
尤其是面對美國的垃圾海戰術,我們完全可以用強大的產能進行壓制,甚至要拿出將太平洋都打到沸騰的決心。
畢竟,我們遵守“不開第一槍”的原則,但是別人只要敢開第一槍,我們絕對不會給其開第二槍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