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熊芳雨7月22日報道:中文原創音樂劇《海上鋼琴師》即將于7月25日登陸上海,開啟第二輪巡演。演出前夕,徐家匯書院聯合上海西岸大劇院推出“書院YUE讀×上岸Talk”藝術對談,鋼琴家孔祥東、音樂劇演員、劇中“蓋亞”飾演者李煒鈴與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首席主持人李欣齊聚一堂,圍繞1900的純粹、音樂的力量與劇場的溫度展開深度對話,為觀眾提前揭開這部作品的靈魂密碼。
中文原創音樂劇《海上鋼琴師》改編自意大利作家亞歷山德羅·巴里科的同名小說,講述天才鋼琴家1900在郵輪“弗吉尼亞號”上度過一生的傳奇故事。與1998年經典電影版本不同,音樂劇通過沉浸式舞臺設計、原創音樂敘事及新增角色線索,賦予故事更強烈的戲劇張力。
孔祥東:與1900的跨時空共鳴,鋼琴是“不會說話的靈魂”
作為鋼琴家,孔祥東對《海上鋼琴師》中1900的理解帶著藝術家的共情。他直言,電影里1900為窗前女子打動,情緒流淌于指尖的彈奏瞬間最令他動容:“那不是技巧的堆砌,是情緒從心底流出,每個與樂器共生的人都懂這種‘靈魂觸電’的時刻。”
談及1900最終選擇與船共存的結局,他解讀為“極致的純粹”:“電影里說‘船下是太大的鋼琴、太美的女人’,但1900覺得,船上的鋼琴已足夠承載所有熱愛。”這種堅守讓他想起自己21歲留學時的“瘋魔”:他也曾在鋼琴下連睡三天三夜,“藝術常常叩問生死,1900面對死亡仍擁抱音樂,這份執著我太懂了。鋼琴陪我每天練琴數小時,早已是不會說話的靈魂伴侶。”
對于當下琴童教育,他更強調“興趣為先”:“不必死磕鋼琴,音樂劇這樣的綜合藝術同樣能安放熱愛,它的包容性能讓更多人感受美?!?/p>
李煒鈴:從觀眾到演員,蓋亞與1900是“海與陸的共生”
飾演音樂劇新增角色“蓋亞”的李煒鈴,與《海上鋼琴師》的緣分始于初中。“第一次看電影,為1900隨船沉入海底哭到停不下來,只覺得惋惜?!倍缃裾驹谖枧_上,他終于讀懂角色的選擇:“大海是1900的極樂凈土,音樂就是他的全世界,無需向陸地索取更多?!?/p>
作為劇中象征“大地之母”的蓋亞,她既是1900唯一想下船的理由,也是與大海共生的鏡像。“蓋亞是陸地,1900是海洋,我們不是對抗,是彼此映照的存在?!崩顭樷徴f,這種關系恰如法國作曲家為劇作注入的旋律——首次聽到時,他便被那“像海浪般流動”的韻律打動,“學《午夜三點的平靜》時,和聲美得讓人恍惚,唱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像一只水母,在海水中輕盈漂浮。”
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后,李煒鈴在《人間失格》《海上鋼琴師》等劇目中塑造了多個經典角色,觀眾的手寫信常提到“被你的歌聲治愈”。她對此深有感觸:“劇場是有魔力的治愈場,你永遠不知道哪句唱詞會改變一個人。演員的敬畏心,就來自這份‘被需要’的重量。”
當李煒鈴談及“劇場的治愈力”,孔祥東深表認同:“劇場就是靈魂的庇護所。就像我每年給恩師掃墓時,總覺得他還在劇場里指點我——只要思念不停,分離就從未真正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音樂劇《海上鋼琴師》的作曲由法國傳奇作曲家多夫·阿蒂亞(Dove Attia)操刀,他曾為《搖滾莫扎特》《莫里哀》等經典音樂劇譜曲,《海上鋼琴師》是其首次創作的國產音樂劇。法式旋律的浪漫與1900的海上世界碰撞,將為觀眾帶來一場“流動如海浪”的聽覺盛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