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探秘所有原創首發文章,抄襲洗稿必究!)我們都知道,我國因基建實力強大而被稱為“基建狂魔”,也正因如此,作為基礎設施典型代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在我國也是相當多;
那么,我國哪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最為特殊、最有意思呢?
也許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三峽,但全城探秘還有個更好的答案;
這就是新安江水電站。
新安江水電站
為什么是它?
諸位且聽全城探秘“狡辯”:
1.新安江水電站“意義巨大”,是新中國首座自主設計建設的大型水電站。
近代以來,上海由于地處長江入海口的巨大優勢迅速崛起,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工業中心和經濟中心,新中國成立后,上海乃至整個華東地區的發展勢頭更加強勁,但此時卻也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
電力不足。
怎么辦?
要增加電力供應,彼時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建設火電站,一個是建設水電站;
1949年我國鐵路網絡
華東地區雖然經濟和工業發達,但煤炭等資源儲量很少,如果建設火電站,就需要從中西部地區運送大量煤炭,而新中國成立初期,鐵路等交通等基礎設施還非常不完善,很難提供充足運力;
因此,彼時比較可行的選擇,就是修建水電站了。
1954年,國家開始研究對距離上海不遠的錢塘江水能資源進行開發,經過勘探發現,錢塘江上游支流新安江的銅官峽河段落差巨大,非常適合修建大壩,從安徽屯溪方向進入淳安盆地,距離僅200公里,但河道落差卻達到100米;
國家組織專家勘察大壩選址
于是新安江水電站工程很快通過,位置就在現今大壩所在的銅官壩址。
1956年5月4日,新安江水電工程局正式成立,同年新安江水電站被列入第一個五年計劃和1956年重點建設工程;
1957年4月1日,新安江水電站主體工程正式動工,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工程建設人員匯聚于此,1957年4月1日,新安江水電站主體工程正式動工,經過數年建設,1960年4月22日,新安江水電站首臺發電機組投產發電,1965年12月工程全面竣工。
建設中的新安江水電站大壩
我們常說,“萬事開頭難”;
而新安江水電站作為新中國第一座自主勘測、自行設計、自制設備并自行施工的大型水電站,既填補了我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方面的空白,也為我國后來水利樞紐工程的大規模建設積累了經驗,可以說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
2.新安江水電站“個性分明”,屬于典型的小河流、大工程。
新安江水系圖
從新安江自身來看,作為錢塘江的上游支流,其干流全長只有373公里,流域范圍覆蓋安徽、浙江兩省,面積1.1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約124億立方米;
很顯然,這并不是一條大河,三大數據跟長江、黃河、珠江以及淮河等河流差距明顯。
新安江與我國其他大河相比非常小
與此同時呢,新安江水電站卻是一項名副其實的大工程;
一方面,從工程投資額來看,新安江水電站大壩總投資高達45697.4萬元,要知道那可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并不富裕,這樣的投資額可謂是相當大了。
另一方面,從工程量來看,新安江水電站大壩共分為26個壩段,總長度達到466.5米,最大壩高也有105米,水電站建成后總裝機容量84.5萬千瓦,年發電量則高達18.6億千瓦時;
新安江水電站大壩
工程量也相當巨大。
還有一點,新安江水電站建成后,形成的新安江水庫長達150公里,最寬處則超過10公里,水庫最深超過100米,平均水深也有30.44米;
在正常水位情況下,新安江水庫的面積就高達580平方公里,蓄水量則達到178億立方米,相當于新安江年徑流量的1.4倍。
新安江水庫
無論從哪方面看,新安江水電站都是一座修建于小河上的大工程,可謂是“個性分明”。
3.新安江水電站“作用突出”,創下國內多個第一,是“三峽大壩的試驗田”。
在上面,全城探秘說新安江水電站“填補了空白”、“積累了經驗”;
具體表現在哪兒呢?
全城探秘在這里仔細說說!
一方面,彼時的新中國可謂是“一窮二白”,而新安江水電站在建設過程中,名副其實的創造了很多第一,填補了很多空白;
新安江水電站施工
比如新安江水電站的混凝土寬縫重力壩是國內首創,采用了中國國內第一個高達15米的木籠圍堰和分期導流方式,并推薦了中國國內第一條水電站施工專用鐵路支線;
新安江水電站的滑雪式廠房頂溢流布置,為我國在峽谷中布置水力樞紐開辟了新途徑,電站還采用了拉板式大流量溢流廠房等先進技術,成為當時世界最大的溢流廠房;
而新安江水電站的發電機組,則由哈爾濱電機廠制造,是我國首臺7.25萬千瓦水力發電機組;
等等。
另一方面,看看新安江水庫的面積,估計不少人就明白,其淹沒范圍不會?。?/p>
新安江水庫淹沒兩座古縣城
事實上也差不多!
新安江水庫淹沒區域,不僅包括了淳安縣、遂安縣兩座老縣城在內,還有兩縣共49個鄉的1377的自然村,單單是浙江,淹沒耕地面積就高達30.98萬畝,累計移民29.15萬人;
如今的江西資溪縣,13萬人口中有4萬屬于浙江移民及其后裔,浙江移民后裔還創立了“資溪面包”、“鮑師傅”等在今天非常有名的品牌。
可以說,新安江水庫的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也為我國后來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提供了參考,積累了大量經驗。
江西省的浙江移民紀念由浙入贛50年
從這方面來看,新安江水電站的作用,并不僅僅局限于工程本身,更在于其作為先行者積累的大量經驗與技術,毫不客氣地說,新安江水電站就是我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的一座里程碑。
比較有意思的是:
也許是因為作為我國首座自主修建的大型水電站,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歷史太過悠久吧,新安江水電站的“身份”還經歷了多次變化,可謂是非?!吧谱儭?;
千島湖,名副其實
一開始,新安江水電站形成的水庫就叫新安江水庫,但由于水庫面積大,當中還分布著多達1078座島嶼,到了1984年,浙江又將其命名為“千島湖”,正式變成了一座湖泊;
隨后在1986年,千島湖又因為植被豐茂,森林覆蓋率高達93%,同時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種類,成了我國面積最大的國家森林公園,完成了第二次“身份轉變”;
浙江景區分布,千島湖是5a級景點
而在2010年,千島湖“身份”第三次轉變,成為了一座5a級旅游景區。
從水庫到湖泊,再到國家級森林公園乃至5a級景點,新安江水庫一身兼了多達“四重身份”,其“善變”由此可見一番!
當然,“善變”的只是身份,不變的,卻是新安江水電站的“初心”;
作為一座水利樞紐工程,新安江水電站即使有了很多身份,但一直沒有忘了自己的本質工作;
一個是防洪;
新安江水庫所在區域降水豐富,年降雨量高達1700毫米以上,并且降雨非常集中,3-9月的降水量能達到全年的76.5%,而水庫來水量更是占到全年總來水量的90%左右;
我國年降水量分布,新安江水電站區域降水豐沛
此外,新安江雖然并不大,但卻屬于山溪性常年河流,再加上河道落差大,常因山洪暴發而水量暴漲,泛濫成災;
新安江水庫建成前,羅桐埠站在1959年曾測到13000立方米每秒的巨大流量,水庫建成后,更是在1969年測到21300立方米每秒的最大入庫流量,但新安江水庫具備調節萬年一遇洪水的強大能力,建成后曾多次面臨巨大洪流,但都成功守護了下游錢塘江流域的安全;
雖然很“善變”,但新安江水電站這份“堅持”,卻始終不變。
另一個,則是發電;
新安江水電站的修建,原本就是為了解決上海乃至華東地區的用電需求,自建成至今新安江水電站“初心不改”,截止2024年11月已累計發電超過1000億度;
并且新安江水電站還是華東電網的調峰、調頻以及事故備用電站,承擔著華東地區電力安全的重要責任。
作為我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的“先驅”和里程碑,“善變”中又有“堅持”,如此新安江水電站,怎能不為之點贊?。ú糠謭D片來自網絡,為防止文章被抄襲洗稿加了水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