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當初變賣資產,何至于如今寄人籬下。”
以前貴為世界第三核武大國的烏克蘭,定然未曾料到,在2025年竟會以全國礦產作為籌碼,妄圖換取美愛國者導彈的優先供應權。
蘇聯解體之后,盡管烏克蘭繼承了大量先進裝備,無奈自身既缺乏足夠的技術儲備,又不具備充裕的精力對這些軍備進行妥善保養,于是便萌生出出售軍備的念頭。2011年,當我國提出購置加油機的需求時,烏克蘭方面面對三架銹跡斑斑的伊爾 - 78加油機,心中打起了小算盤,暗自盤算:“將這些賣給中國人吧,他們似乎對什么破舊之物都來者不拒。”最終,烏克蘭以4700萬美元的價格將這三架加油機售予我國。
然而,烏克蘭萬萬沒有想到,那些在他們眼中如“廢鐵”一般的加油機,卻在我國點燃了掙脫空中加油能力“短腿”困境的希望之火。
一、4700萬美元三架廢鐵,到底誰賺了?
1999年,在某機場內,一群工程師正圍繞著三架“二手伊爾 - 78”加油機,個個神情凝重,眉頭緊鎖。這些從烏克蘭購入的加油機狀況堪憂,機體銹蝕程度超過40%,航電系統的故障率高達65%。然而,正是這三架看似毫無價值、形同“廢鐵”的加油機,即將對西太平洋的空中戰略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彼時,國產轟油 - 6加油機的載油量僅有18噸,遠遠無法滿足遠程作戰的實際需求。俄羅斯出于對技術外泄風險的考量,在我國采購伊爾 - 78加油機時設置了極高的價格門檻。與此同時,烏克蘭正處于變賣其軍事資產的階段。該國向我國提出了以4700萬美元出售三架伊爾 - 78加油機的報價。
需要指出的是,烏克蘭的這些飛機長期處于閑置狀態,售予我國的這三架還是經過臨時除銹、打磨翻新處理的。對于烏克蘭而言,將這三架近乎報廢的飛機出售給我國,無疑是輕松獲取了4700萬美元的純收益。
我國購置伊爾 - 78加油機,所看重的乃是其背后蘊含的加油技術,以及與蘇 - 30戰機相匹配的加油性能。事實充分證明,這筆交易成效斐然。2016年,在伊爾 - 78加油機的協同配合下,蘇 - 30戰機單次加油后的航程可達5200公里;若進行兩次加油,航程更是能夠達到8000公里,其作戰半徑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二、伊爾-78解燃眉之急,運油-20才是錦上添花
更關鍵的是,烏克蘭加油機技術給我國提供了珍貴的研究樣本和創新思路。
我國工程師通過拆解伊爾-78的“軟管錐套”裝置,破解了西方耗時三十年研發的軟管密封參數,并結合運-20的飛控系統,創造出世界首套“智能加油吊艙”。
2022年,運油 - 20加油機憑借載油量達110噸、可同時為三架殲 - 20戰機實施加油的卓越性能驚艷亮相,這一里程碑事件標志著我國空中加油技術已然躋身世界前列。2023年,在西太平洋舉行的一次軍事演習中,運油 - 20與殲 - 20、殲 - 16組成編隊,飛行距離超過4000公里,此等強大的作戰能力與威懾力,迫使美航母改變航線繞道而行。
在外界看來,我國花費4700萬美元從烏克蘭購入三架看似破舊的加油機,似乎是一筆虧本的交易。但實際上,我國從中賺的更多。
三、“廢機”變瑰寶,4700萬不白花
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國退役的伊爾 - 78加油機以全新姿態亮相。拆除加油吊艙后,它們搖身一變成為伊爾 - 76運輸機,正肩負著向新疆運送物資的重任。而它們的“接班人”運油 - 20,已有20余架列裝部隊,就連在高原駐訓的殲 - 20都配備了專屬加油機。
回首當年那筆交易,烏克蘭雖獲取了4700萬現金,但卻在戰略層面上失去了重要籌碼。而我國憑借這三架看似“廢鐵”的加油機,不僅彌補了空中加油能力的短板,更探索出一條“借梯上樓”的自強之路。
誠如觀察者所指出的:“我國以相應價格購得的,遠不止三架報廢加油機,更是贏得了十年技術躍遷的寶貴時間窗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