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午,四川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55歲的張英(化名)在時隔37年后,再次見到兒子時,抱著兒子失聲痛哭。她在認親現場給兒子送了6萬元現金,稱盡自己最大能力“彌補”兒子。
▲張英見到兒子失聲痛哭
張英是貴州人。19歲那年,她與一名男子一起生活,并于1988年生下了兒子何運軍,但“丈夫”對她和孩子都不好。孩子10個月大時,張英外出打工,將10個月大的兒子托付給他奶奶。但她最終卻被拐騙到一家黑工廠上班。一個月后,張英成功逃走,四處輾轉幾年后遇到了現在的丈夫并安了家。10多年后,張英回到貴州打聽兒子的下落,這才得知孩子早就丟了。
2025年1月,現居江蘇的尋親群眾林文起(何運軍)向四川公安省級團圓工作室(綿陽公安胡祥雨工作室)求助尋親,在警方幫助下,母子二人時隔37年團聚。
她打工被騙
逃出返家,卻發現兒子失蹤
張英的童年充滿坎坷,8歲時父親離世,12歲時又失去了母親。19歲那年,她和一名男子一起生活,并于1988年生下了兒子何運軍。然而“丈夫”對她和兒子都不好。兒子半歲左右,“丈夫”離家去貴陽打工,留下張英和年幼的兒子相依為命。幾個月后,村里一名大娘勸張英出去打工,說能幫她出路費。張英猶豫再三,最終把兒子托付給他奶奶,跟著大娘踏上了遠行的路。
▲7月22日,張英與兒子團聚
幾經周折,她們最終來到了河北。民警了解到,等待張英的不是好工作,而是被拐騙到黑心工廠上班。張英當時害怕極了,渴望回家的她托同村的人幫她寄信給“丈夫”,請求“丈夫”來接她。可日子一天天過去,“丈夫”始終杳無回音。熬了一個月后的一天夜里,張英趁著夜色偷偷逃走。四處輾轉幾年后,她遇到了現在的丈夫并安了家。
1991年,張英以回娘家的名義重返貴州。因羞愧和恐懼,站在“前夫”家門口的她遲遲不敢進去。徘徊兩天后,也始終沒見到任何人影。最終,張英帶著滿心的失落,悄悄返回了河北。
7月22日,張英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十多年后,她再次回到貴州,才得知孩子早就丟了。
37年的思念和愧疚
兒子正月初一生日,她最怕過年
得知兒子失蹤,張英的心像被撕碎了一樣,可她不愿相信。她回到娘家,托人打聽“前夫”的消息,想從他那里問出孩子的下落。然而,中間人告訴張英,“前夫”已經再婚,同時也始終不肯透露他的聯系方式。無奈之下,張英只能再次回到河北。此后幾年,張英再次回到貴州,想找到“前夫”問個明白,但始終無果。
與現在的丈夫成家后,張英也有了孩子。但是,她以前有一個孩子的事情,從來不敢給家里任何人說。多年來,張英無數次夢到兒子,心里滿是愧疚和思念。
▲尋親群眾送錦旗感謝民警
“我害怕過年,尤其是正月初一,那天是兒子的生日。”張英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每年的正月初一,她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樣痛。她不愿意把自己的痛苦傳染給家人,只能默默干活,然后吃飯時喝酒,把自己喝醉后睡覺,以此來忘卻心中的痛。
多年來,張英因為思念兒子,經常偷偷哭泣,現在她的眼睛患了白內障。不過,這么多年,張英一直在一個人尋找兒子。2024年2月,她第一次做了采血,可遲遲沒有音訊。直到2025年2月,她認識了尋親人浩浩,在他的幫助下,張英回到貴州再次進行了采血。僅僅半個月后,她就接到了讓我等待了三十多年的好消息。
母子團聚
她送6萬元現金“彌補”兒子
2025年1月,江蘇尋親群眾林文起向四川公安省級團圓工作室(綿陽公安胡祥雨工作室)求助,稱從小就知道自己并非親生,現請求工作室予以幫助尋親。后在警方幫助下,6月10日,經全國公安機關打拐系統通報確認,貴州人張英與江蘇人林文起符合單親親緣關系遺傳標記,具有母子關系。
7月22日上午,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內,由綿陽公安、綿陽婦聯、北京緣夢公益、紅星新聞《紅星尋人》欄目、涪江觀察聯合舉辦的“2025綿陽公安常態化認親儀式”現場,張英在時隔37年后,再次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兒子。
“兒子,媽媽對不起你……”見到兒子的那一刻,張英跑上前抱住兒子失聲痛哭,一直給兒子道歉。“媽媽,不哭了,兒子回來了,過去的就過去了。我們要向前看,我也從來沒有怪你。”林文起緊緊抱著媽媽,一邊給媽媽擦眼淚一邊安慰。
▲認親現場,張英送給兒子6萬元現金
平復心情后,張英給兒子戴上大紅花,送上了一束鮮花。隨后,她拿出一個精美包裝的盒子,將自己存的6萬元現金給了兒子,“媽媽對不起你,只能盡能力彌補。”
見到媽媽情緒激動,林文起不停地安慰。林文起說,他現居江蘇省,從事旅游行業。2018年,他成家了,有了一雙可愛的兒女。從小他就知道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但他是個心寬的人,養父母待他不錯,他也就沒太糾結自己的身世。直到自己當了爸爸之后,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那種血脈相連的感覺讓他開始尋找親生父母。今年初,他采血后郵寄給了綿陽市公安局胡祥雨工作室負責人胡祥雨,5月就接到了好消息。
“這段尋根之旅,終于走到了終點。我現在有能力同時照顧親生父母和養父母。我會回老家去,也會帶媽媽到我現在的家,一起向前看。”林文起說。
紅星新聞記者 湯小均 攝影報道
編輯 郭莊 責編 鄧旆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