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的越南士兵訓練畫面引發了討論。這些畫面顯示,一些士兵在練習正步的時候,脖子向前伸,肩膀很緊,整個身體動作不自然。隊伍的整齊度也有問題,抬腿的高度和步調都不一致。
越南的正步操練并非一直如此。他們原先學習的是蘇聯的風格,后來才改成中國的風格,這種改變已經持續了十幾年。從2005年開始,他們就在軍事儀式上模仿中國和俄羅斯,但效果一直不理想。
這種表現的背后,可能指向一個問題:準備時間不足。一場大型閱兵活動,從計劃到實施,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進行準備和排練。
觀察時間點會發現一些情況:中國在6月底公布了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閱兵計劃,越南緊接著在7月初就確定了自己的國慶慶典日期。這個反應速度很快。
日期被定在了9月2日,而中國的紀念活動在9月3日。一天之差,讓這件事有了完全不同的意味,也讓很多人開始猜測越南的真實意圖。
“這并非一次簡單的巧合,而是一種策略選擇——試圖在國際舞臺上搶占先機!”
這次慶典的規模很大,越南方面宣稱是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動用了38個方陣和超過7000名官兵。距離他們4月份的南北統一50周年慶典,才過去幾個月,又一次組織大規模活動。
這種安排和越南的內部政治需要有關。新上任的領導人蘇林和范明正,需要通過這樣的大場面來鞏固地位、凝聚人心,并且向外界展示國家的實力。
這也是一種對外展示獨立性的方式。在中美兩國博弈的環境下,越南不希望完全依靠任何一方。閱兵是宣告自己獨立自主立場的一種有效手段。
他們在今年4月舉辦的閱兵,還邀請了中國、老撾、柬埔寨的儀仗隊,那是在展示自己的朋友圈。但9月這次,時間點緊挨著中國,信號就完全不同了。
想法和現實之間存在差距。
硬件實力:中國的武器裝備更新率達到84%,展示了從導彈到戰機的最新成果。
場地限制:越南的閱兵地點在胡志明陵墓前,空間相對有限,而中國的閱兵在天安門廣場進行。
組織經驗:中國擁有多次舉辦大型閱兵的成熟經驗,而越南則在摸索中前進。
具體到裝備上,中國將展示的東風導彈、殲-20戰機和99A主戰坦克等,都是最新技術。越南的重型裝備數量不多,且大部分是從中國和俄羅斯進口的老舊型號,拿不出太多新東西。
訓練中暴露出的問題,本質上不是士兵努力不夠,而是整體系統能力的差距。閱兵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從后勤保障到組織協調,每個環節都需要成熟的體系支撐。
為了趕上9月2日這個時間點,越南明顯加快了進度。操練的基本功還沒有扎實,就開始進行隊列排練,這就像是趕著完成任務,很多細節來不及打磨。
網絡上的評論也反映了這一點,很多人覺得越南的模仿顯得很別扭,像是現代版的東施效顰。這種評價,直接指出了模仿形式容易,但掌握精髓很難。
整件事情的背后,是一種小國追趕大國時的焦慮心態。越南希望證明自己,展示國威,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威儀的建立需要時間的積累,急于求成效果往往不好。
9月初,兩場活動將先后上演。一場是深厚底蘊的展現,另一場是急于證明自己的表演,兩者會形成一次有趣的對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