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當陽暑氣蒸騰,鄭琦鄉村少年宮內卻躍動著比驕陽更熾熱的活力。7月21日,武昌理工學院“燈塔計劃”心愛筑夢公益團隊以四大主題課程為鄉村兒童編織知識樂園——“美麗家園我行動”播撒環保理念,“知心姐姐的魔法信箱”搭建心靈橋梁,“玩出來的專注力”錘煉學習能力,而居于核心的“指尖非遺,千年剪影工坊”課程,則以剪紙非遺為媒,在紅紙翻飛間奏響文化傳承的樂章。四門課程如經緯交織,為孩子們繪就一幅兼具溫度、深度與廣度的成長圖景。
在非遺剪紙課堂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躍然于童稚指尖。志愿者趙潔執剪為教,將千年智慧凝于方寸紅紙:金魚尾需剪出波浪韻律,福字框當圓潤如滿月。“示范聲落,教室里只余紙屑輕落的沙沙聲——孩子們化身小匠人,屏息凝神雕琢金魚的鱗紋鰭尾,運剪如筆勾勒福字的筋骨神韻。
圖為學生在進行剪紙活動
紅紙流轉間,靜態符號被賦予鮮活生命:魚鰭微顫似要撥動清波,鱗片折射出祥瑞金光;福字飽滿如含春暉,每一道筆鋒都流淌著先民對“金玉滿堂”、“福澤綿長”的質樸祈愿。這些圖案不僅是裝飾,更是祖輩留給我們的‘生活密碼’。志愿者的解讀讓孩童們恍然大悟——原來剪刀裁出的不只是紙樣,更是穿越千年的文化基因。當三十余幅金魚銜福圖齊齊亮相,少年宮宛若游動著一條條緋紅祥瑞,正是這場“指尖傳承”最動人的答卷。
圖為學生在進行剪紙活動
夕陽為少年宮披上金紗,孩子們緊握剪紙作品不舍離去。本次課程遠不止于技藝傳授:環保課程埋下綠色種子,魔法信箱守護情感萌芽,專注力訓練筑基學習能力,而剪紙課更將文化自信刻入童年記憶。鄭琦老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要點燃三盞燈——剪紙課是發現身邊瑰寶的傳承之燈,魔法信箱是照見內心的成長之燈,專注力游戲則是啟迪未來的希望之燈。鄉村教育不僅需要知識傳遞,更需要喚醒生命的無限可能。”離去的背影漸行漸遠,剪紙上的金魚卻在暮色中愈發鮮亮。這些游弋于紙端的祥瑞,恰似志愿者們播撒的火種:今日銜福入童心的金魚,終將在歲月長河中化為星漢,照亮鄉村振興的迢迢征途。(完)
圖為學生和團隊成員展示手工成果的集體合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