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對她們狀態的簡單評價,而是女子跳水運動員在“發育關”面前,兩種截然不同的應對。
當一個冠軍身形出現變化,一個天才陷入巨大挑戰,我們究竟在看什么?
這不只關乎金牌,更關乎她們與身體的真實較量。
全紅嬋備賽畫面曝光,身形變化引關注
7月20日,跳水隊員陳艾森發布了一段與全紅嬋一同訓練的視頻,瞬間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
在視頻中,全紅嬋頭戴耳機,在跑步機上專注地進行著有氧訓練,神情認真而專注。
從側面看,她的身形似乎比以往厚實了一些。
而當正面鏡頭出現時,人們驚訝地發現,全紅嬋整個人胖了不少,與之前在賽場上那個身輕如燕、肌肉緊實的她判若兩人。
曾經,全紅嬋憑借著輕盈的身姿和出色的技藝,在跳臺上如同一道閃電,驚艷了世界。
她入水時那近乎完美的“水花消失術”,讓無數人為之驚嘆。
然而如今,從訓練畫面中可以明顯看出,她身上的脂肪增多,肌肉線條不再那么明顯。
在與陳艾森一起進行體能訓練時,全紅嬋的狀態也大不如前,顯得有些吃力。
盡管身形發生了變化,但全紅嬋在訓練中的笑容卻依然真摯而燦爛,這也讓人們看到了她積極樂觀的心態。
不過,對于一名跳水運動員來說,體重和身形的變化可能會對其比賽表現產生重大影響,這也讓不少關心她的人感到擔憂。
發育關,女子跳水運動員的“生死劫”
對于女子跳水運動員而言,“發育關”是一道幾乎無法回避的巨大挑戰,堪稱她們職業生涯中的“生死劫”。
在青春期,身體會發生一系列自然的變化,食欲增加、脂肪堆積、肌肉線條變模糊等情況接踵而至。
這些對于普通女孩來說或許只是成長的正常現象,但對于跳水運動員來說,卻可能是致命的打擊。
跳水,是一項對身體控制精度要求極高的運動,它關乎毫米和毫秒之間的微妙平衡。
運動員在空中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次翻騰,都需要精確的身體控制和完美的姿態。
身體每增加一克重量,在空中翻騰時就會變得更加沉重,腰腹每多一絲脂肪,入水時的控制力就會減弱一分。
原本能夠輕松完成的動作,在身體發育變化后,可能變得困難重重,甚至成為無法逾越的障礙。
全紅嬋所面臨的“發育關”挑戰尤為嚴峻。
她和家人天生的大骨架以及易胖體質,使得這場戰斗變得更加艱難。
此前,全紅嬋在采訪中曾坦言:“終于理解了汐姐當年的不容易。”
這句話背后,是她對“發育關”深刻的切身體會,也意味著這道坎已經從單純的生理層面,上升為心理上必須克服的巨大障礙。
陳芋汐的“狠”,戰勝發育關的殘酷之路
陳芋汐也曾深陷“發育關”的泥沼,但她最終成功逆襲,重回巔峰。
她的成功之路,充滿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與“狠勁”。
為了控制體重,陳芋汐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意志力。
在隊友們享受美食的時候,她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不為所動。
她對自己的體重管理達到了近乎“變態”的程度,每天稱重次數多達十次,體重秤上的任何一點細微波動,都會讓她高度警惕。
在飲食方面,陳芋汐嚴格控制熱量攝入,甚至達到了苛刻的地步。
據她的父母透露,陳芋汐為了保持完美體態和最佳競技狀態,選擇與肉類“絕緣”。
小時候愛吃紅燒牛肉面的她,硬是戒掉了最愛的食物,將日常飲食變成了以蔬菜為主的“清湯寡水”式健康餐,偶爾才用巧克力和酸奶解解饞。
不僅如此,陳芋汐對自己的訓練要求也極為嚴格。
任何一點點熱量上的“放縱”,她都會通過加倍的訓練來彌補。
如果不小心吃了一小塊蛋糕,她會立刻跑到跑步機上,一直跑到雙腿發軟。
這種即時清算的方式,不給脂肪任何堆積的機會。
更為驚人的是,即便在醫生診斷她髖關節積液,需要靜養的情況下,陳芋汐依然戴著厚厚的護具,堅持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
她用這種近乎自殘的方式,頑強地馴服了身體這匹“烈馬”。
正是憑借著如此堅定的決心和殘酷的自律,陳芋汐穩住了自己的狀態,并且越來越好,重新站在了世界之巔。
全紅嬋的選擇,與身體和天賦的重新對話
面對“發育關”的挑戰,全紅嬋選擇了一條與陳芋汐不同的道路。
她先是宣布因傷退賽,之后退出國家隊,回到廣東省隊進行調整。
這一系列舉動,標志著她決定暫時從高壓的比賽和訓練環境中撤離,給自己一個喘息和重新審視自我的機會。
近期曝光的訓練視頻,真實地反映了全紅嬋目前的狀態。
她體態圓潤,下顎線變得模糊,甚至出現了雙下巴的痕跡。
在進行核心力量訓練時,曾經輕松完成的動作如今變得異常艱難,失敗后,她只能無奈地癱坐在地上,用那標志性的笑容化解內心的尷尬與失落。
然而,全紅嬋的選擇并非是放棄。
在休賽期,她像普通女孩一樣,去旅行、品嘗美食,享受生活的樂趣。
這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她在巨大壓力下的自我療愈,另一方面,也是她在嘗試與自己正發生劇變的身體重新建立聯系,與自己的天賦進行一場新的對話。
盡管每天的訓練依然艱苦,時長達到七八個小時,累到想哭,但她始終沒有放棄,依然在堅持。
她的暫時后退,是為了能夠找到一種與身體和平共處的方式,重新找回最佳狀態。
郭晶晶的話,道破跳水界的殘酷真相
作為中國跳水界的傳奇人物,郭晶晶對于跳水運動員控制體重的重要性有著深刻的體會。
她曾直言:“訓練不是最辛苦的,控體重最苦,漲二兩教練都能看出來。”
在跳水運動中,體重的微小變化都會對運動員的技術動作產生顯著影響。
為了追求在空中的完美姿態和入水時的零水花效果,運動員們必須將體重波動控制在極小的范圍內。
從物理原理上講,體重較輕的運動員,入水時身體與水面的接觸面積更小,能夠更好地控制水花;
而體重一旦增加,動作就會變得吃力,騰空高度不足,進而直接影響動作的完成度和評分。
教練們憑借著豐富的經驗,能夠通過運動員的動作幅度和入水姿態,精準判斷出體重的變化,甚至比電子秤還要敏銳。
這種實時監督帶來的巨大壓力,時刻鞭策著運動員們維持體重的穩定。
陳芋汐用自己近乎殘酷的自律,驗證了郭晶晶話語的正確性。
而全紅嬋目前所經歷的一切,也再次證明了在跳水這個領域,控制體重是每一位頂尖運動員都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資料參考:2025-07-22新浪財經——全紅嬋復出備戰,胖了三圈,評論區太扎心,但大家都疏忽了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