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美國在全球舞臺上忙著和俄羅斯較勁,從經濟制裁到軍事威懾,幾乎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這個傳統對手身上。
這幾年,美國又將注意力轉移到了中國身上,凡是能動用的招數全都動了,恨不得跪下來求中國服軟。
可沒人沒注意到,那個一直貼著“美國盟友”標簽的國家,正趁此時機,悄悄進行著驚人的軍事蛻變。
截止當下,日本已經悄無聲息地造出了7艘準航母,華盛頓驚覺:西太平洋海面上,已經悄然出現了又一個巨大的“威脅”。
美國海軍最近的日子并不好過,服役整整50年的“尼米茲”號航母,按計劃明年5月就要正式退役,這意味著未來一年里,美國航母總數將從11艘縮減到10艘。
更讓人頭疼的是,“艾森豪威爾”號也已排上退役日程,預計2027年就要結束使命。
一代老將接連退場,新生代卻遲遲接不上力。
被寄予厚望的“約翰?F?肯尼迪”號航母,交付日期一推再推。原本該今年7月服役,先是延到2025年,現在直接要等到2027年3月,而這已經是第三次延期了。
福特級航母的老問題根本沒解決,新艦不過是在舊框架上匆匆趕工,毛病自然跟著延續。連三號艦“企業”號也沒能幸免,同樣陷入延期困局。
美國海軍這“青黃不接”的狀態,讓曾經的海上霸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就在美國航母部隊步履維艱時,日本的海上力量正以驚人速度膨脹。這個長期被《和平憲法》束縛的國家,玩起了教科書級的“文字游戲”。
他們把“護衛艦隊”改名叫“水上艦隊”,把4個護衛隊群重組為3個水上戰群,每個戰群都標配1艘直升機驅逐艦——也就是外界公認的準航母。
這場60年來最大規模的軍事編制調整,讓日本的準航母總數達到了7艘。
更值得警惕的是,他們還新成立了“水陸兩棲戰水雷戰群”,這種典型的進攻性作戰編制,和日本一直標榜的“專守防衛”政策壓根不沾邊。
可日本卻輕描淡寫地說,這只是為了“應對復雜安全形勢”,把擴軍包裝成了防御需要。
但事實上,日本的準航母絕不是簡簡單單的“驅逐艦”,“出云”級兩艘艦排水量達2.7萬噸,“大隅”級三艘1.9萬噸,“日向”級兩艘1.7萬噸,這些噸位全都超過了意大利的“加富爾”號正規航母。
更關鍵的是,經過改裝后,這些艦船的飛行甲板能直接起降F-35B隱形戰機,單艦搭載量能達到12-18架,作戰半徑輕松覆蓋整個東海。
除了現有裝備威力驚人外,日本的改裝能力也正在逐年提升。
“出云”號的改造只花了18億日元,約合1.2億元人民幣,還不到建造新航母十分之一的成本。他們用“樂高式改裝”思路,模塊化更換耐熱甲板,加裝簡易指揮系統,就這么輕松把“驅逐艦”變成了輕型航母。
美國《海軍新聞》都直言,這是二戰以來最成功的軍事偽裝行動。
過去四年里,日本以每月萬噸的速度向海洋投放作戰力量,光是“最上級”隱形護衛艦就服役了11艘,平均四個月就下水一艘,刷新了二戰后的造艦紀錄。
現在,日本防衛省還在申請8.7萬億日元的創紀錄軍費,計劃接著造兩艘宙斯盾驅逐艦和十艘隱形護衛艦。
美國五角大樓在2025年的《印太戰略評估》中,第一次承認,日本海上力量已經超越英國,成為西太平洋除美軍外最強大的海軍存在。
這個結果,和美國長期的戰略忽視脫不了關系。這些年,美國一門心思盯著俄羅斯,把日本當成亞太地區的“看門狗”,又是技術共享又是聯合軍演,壓根沒多想這條“狗”會自己長出獠牙。
美國為了讓日本幫著分擔防務壓力,大方地分享F-35的核心技術,結果日本三菱重工拿著這些數據,加速研發起了國產六代機“烈風”。
有工程師透露,這款原型機的設計,比F-22更強調超音速機動。
更讓美國不安的是,日本還在開發獨立的數據鏈系統,這明顯是要掙脫美軍的控制。
在軍事行動上,日本的自主權也越來越大。
2024年的日美“利刃”演習中,日本直接主導了模擬“攻擊解放軍艦隊”的作戰規劃,還自己選定了打擊目標,優先攻擊登陸艦隊而非航母,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就連在關稅問題上,日本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對美國言聽計從,這讓美國突然意識到,這個跟班的翅膀已經硬了。
日本的野心遠不止于海上,他們在法律層面也在不斷突破,通過《反擊能力法案》,第一次賦予自衛隊“先發制人”的權力,從法理上完成了從“防御”到“進攻”的轉變。
更讓人警惕的是核潛力,日本囤積了47噸钚,這個數量足夠制造幾千枚原子彈,再加上成熟的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技術,他們隨時能提純出武器級核材料。
一邊是美國航母老的老、拖的拖,海軍力量肉眼可見地衰退;一邊是日本悄無聲息地攢出7艘準航母,還在法律、技術、核潛力等多個維度突破限制。
美國這才明白,自己盯著俄羅斯斗了幾十年,卻讓身邊的日本悄悄成了西太平洋的軍事強國。
這種“養虎為患”的后果正在顯現,日本已經不滿足于當美國的跟班,開始追求“獨立遂行能力”,減少對美依賴。
當美國還在盤算怎么用日本牽制其他國家時,日本已經借著美國的支持,一步步實現了軍事正常化,甚至在某些領域開始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
太平洋的風浪正在悄然變化,曾經被美國牢牢掌控的盟友,如今成了需要重新審視的力量。
美國或許從未想過,當年投下兩顆原子彈終結日本野心的自己,幾十年后會因為縱容日本擴軍而面臨新的戰略困境。真正的對手,原來一直藏在自己身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