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的南海,風平浪靜的海面下暗流涌動。中國實驗2號勘探船正在萬安灘海域作業,五艘越南艦艇突然圍攏過來,黑洞洞的機槍口直對著甲板上的船員。三天對峙后,這艘承載著石油勘探希望的船只,只能在越南逼迫下無奈撤離。
二十五年后的2019年夏天,同樣的萬安灘海域,越南船只再次試圖阻撓中國作業。但這一次,中國海警船組成的編隊迅速逼近,高壓水炮噴射出的水柱劃出弧線,越南船只在對峙中狼狽后撤,再沒了當年的囂張。
這二十五年間,萬安灘的浪花依舊拍打著水下礁盤,但中國在這片海域的底氣,早已完成了從隱忍到強硬的徹底逆轉。
萬安灘雖名叫“灘”,卻不是露出水面的沙地,而是南沙群島西部一片水下礁盤。它最淺處距海面僅17米,在平均水深超千米的南海,成了極易開采的油氣寶庫。地質勘探顯示,其下方的萬安盆地油氣儲量超50億噸,足夠支撐長期能源需求。
從地圖上看,萬安灘的位置更顯關鍵,它卡在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的必經之路,每年有4萬艘貨船從旁駛過,是通往印度洋的“第一門戶”。作為九段線以西的重要支撐點,這里既是航運咽喉,也是制衡東南亞的戰略支點,自然成了各國爭奪的焦點。
越南對這片海域的覬覦,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已顯露。
1974年,南越政權就曾入侵南沙永樂群島,被中國軍民擊退。但同年7月,他們依仗美國支持的裝備,搶占了南沙七座島礁,埋下爭端隱患。
1975年越南統一后,不僅沒歸還侵占島礁,反而變本加厲,他們提出“萬安灘屬越南”的無理主張,1977年更是擅自將大陸架外延200多海里,把觸手伸到中國海域,開始盤算這片海域的油氣資源。
中國對南沙油氣的勘探,從1984年正式提上日程。之后十年里,中科院組織大批科學家深入南海,實地考察、記錄數據,為開采做足準備。1992年,南沙油氣儲備數據公開,立刻吸引了國際目光,美國克里斯通公司率先找上門來。
這家美國公司做了詳細調查,確認南沙主權屬中國后,與中國簽訂“萬安北—21”合同,這是中國在南沙海域迄今唯一的合作開發協議。1994年4月,受克里斯通公司雇傭,中國實驗2號勘探船駛向萬安灘,開啟勘探作業。
實驗2號當時已服役十年,是中科院一手打造的“功勛船”,十年間查清了南海多個儲油盆地。但誰也沒想到,這次常規作業會遭遇生死考驗。
4月14日下午3點25分,五艘越南艦艇突然出現,迅速將勘探船包圍。越艦上的機槍架在甲板上,黑洞洞的槍口對著中方船員,民兵模樣的人員在甲板上走動。
他們繞著實驗2號轉圈喊話,聲稱中方“入侵越南大陸架”。航海日志顯示,越艦盤旋到下午4點05分才暫時離去,但威脅始終未散。
當時的萬安灘距中國大陸1500公里,而越南船只離本土僅500多公里,補給便利。中方雖接到“堅持”的指令,卻因遠海支援能力不足,海軍驅護艦數量有限,無法及時趕到。三天對峙中,海面風浪漸起,船只搖晃加劇,沖突風險不斷升高。
4月16日凌晨,為避免局勢失控,實驗2號接到撤離指令。
這艘承載著石油開發希望的船只,最終只能無奈返航。這次撤離讓中國南沙石油開發計劃擱置20年,“萬安北—21”合同也成了一紙空文。
越南趁機加快了侵占步伐,他們聯合英國天然氣公司、荷蘭殼牌公司,在南海開采起白虎油田、青龍油田,甚至把青龍油田交給日本代采。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越方在萬安灘建起30米高的平臺,幾年后又加建高腳屋派駐士兵,靠著盜采南海石油,從貧油國變成了石油出口國。
此后多年,越南在海上不斷挑釁我們,制造了多起類似事件。
這些事就像針一樣,死死扎在中國人心中,刺得我們寢食難安。從那時起,中國就下定決心,要升級海警力量。
2013年,轉折來了,中國開啟了偉大的填島工程。
從2013年開始,中國在南海陸續填造永暑、渚碧、美濟等七座人工島。這些島嶼配備了港口、機場,構建起覆蓋南海的補給網絡,永暑礁到萬安灘僅400公里,徹底解決了遠海后勤難題。
到2018年,中國海警接收的千噸級巡邏船總噸位,已超過東南亞國家總和。
實力的提升很快顯現效果,2017年,越南派勘探船和武裝船只闖入萬安灘,中國公務船和偵察飛機迅速抵達,果斷驅離越方船只,這是中方首次在萬安灘主動維權并取得勝利。
2019年6月,越南授權俄羅斯石油公司在萬安灘架設新鉆井平臺,企圖開采天然氣。
中方反應迅速,“海洋地質8號”勘探船即刻前往作業,這次有了萬全準備——海警3711艦、3901艦等十余艘艦船組成護衛編隊,全程保駕護航。
越南仍想復刻1994年的套路,派出50多艘武裝漁船和漁政船,試圖圍堵中方船只。
但他們很快發現,中國早已不是當年的中國。1.2萬噸級的海警3901艦就像“海上堡壘”,配備速射炮和直升機平臺,單艦噸位遠超越南所有船只。
越船多次試圖穿插中方編隊,都被中方艦船用包圍陣型擋回。7月,中方增派海警5901艦(同樣1.2萬噸級),在越艦再次挑釁時,用高壓水炮直接擊退,迫使越方新建鉆井平臺停工。
越南想靠“耗補給”拖垮中方,卻低估了中國的后勤能力。8月7日,海洋地質8號回永暑島補給,越南船只也趁機返航。但五天后,中方船隊帶著充足物資重返海域;9月3日,完成第三次補給的船隊再次回到作業區,徹底粉碎了越南的“耗空策略”。
這場對峙持續近四個月,越南船只因噸位小怕碰撞傾覆,不敢硬闖;想耗又耗不過中方的補給鏈,最終只能灰溜溜撤離。
俄羅斯、日本的合作企業見狀,也紛紛終止了與越南的非法協議。這場勝利,標志著萬安灘局勢徹底逆轉。
此后,中國在萬安灘啟動常態化巡邏,海警和海軍輪班值守,確保海域安全。永暑礁機場的殲-11B戰機20分鐘就能抵達萬安灘,任何挑釁都能被快速應對。
2025年,越南再次派船試探,中國編隊12小時內趕到,僅30小時就迫使對方撤離。
這看似爽快的復仇史,背后隱藏的是我們幾十年如一日的臥薪嘗膽,大力發展。
1994年中國海軍艦艇總噸位35萬噸,2019年已達230萬噸;2018年中國海警千噸級巡邏船總噸位超過東南亞國家總和。
如今,中國自主建造的“海洋石油981”鉆井平臺已在萬安灘以北打出日產千噸油井,中國海油在南海的油氣產量突破5000萬噸。
相較于我們,越南的日子并不好過,2019年越南石油集團財報虧損37%,盜采南海石油的時代一去不返。他們在萬安灘的高腳屋和平臺,再也支撐不起非法野心,只能看著中國在這片海域實現常態化開發。
從1994年的被迫撤離到2019年的強勢維權,萬安灘的二十五年,是中國海權崛起的縮影。永暑島等人工島構建的補給網絡,海警船噸位的跨越式增長,海軍力量的全面提升,共同鑄就了維權的底氣。
如今的萬安灘,浪花依舊拍打著水下礁盤,但中國船員在甲板上作業時,眼神里再無當年的擔憂。這片海域見證的,不僅是油氣資源的歸屬變化,更是一個國家從“遠海無力”到“近海掌控”的蛻變,是中國維護領土主權決心的生動寫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