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俄烏大決戰或許只剩下時間問題,北約的武器源源不斷運往烏克蘭,英國向全體西方盟友發出了“50天援助”的呼吁。
為了拿下這場能改變沖突走向的大決戰,剛剛走馬上任的烏克蘭防長已經公布最新國防預算,足足1200億美元。
決戰在即,可普京反應耐人尋味,偏偏在關鍵時刻,美國又有官員提醒北約成員國,一直在力挺俄羅斯的我國,其實另有目的,他所謂的“另有目的”究竟指的是什么?
1
誰都知道這場大決戰在所難免,嘴上說著談判,但行動卻很實誠,都在馬不停蹄地部署調整,做著最后的準備。
北約7月14日批準了一套價值38億美元武器包,含8套“愛國者”和陸軍導彈,烏軍已經將有限的“海馬斯”火箭部署在了蘇梅東北部,最起碼不能讓俄軍的補給線高枕無憂。
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烏克蘭征兵范圍進一步擴大,下至16歲的孩子,上至60歲的老人都在標準之內。
可即便如此,烏克蘭的勝算還是十分渺茫,批準的武器包想要交付還遙遙無期,而征兵范圍雖進一步擴大但由于損失嚴重多處防線出現空擋,想押寶大決戰,最起碼得撐到大決戰,所以北約必須得及時出手。
歐盟啟動”重新武裝歐洲“計劃,投入8000億歐元壯大軍事力量。
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已經與波蘭達成一致要建設坦克工廠,預計每個月能生產50輛“豹-2”坦克;法國泰雷茲集團也收到烏克蘭的請求,生產線加班加點屆時“西北風”導彈的生產效率至少提升3倍。
7月21日,英國在烏克蘭防務聯絡組織會議上發起“50天行動計劃”,呼吁西方盟友在未來50天內加大對烏軍事援助。
看來西方國家對“50天”這一期限情有獨鐘,當初特朗普就給俄烏雙方下了“50天最后通牒”。
英國“以身作則”與德國承諾提供22萬發“獵豹”及防空導彈系統,還額外撥款4000萬英鎊援助給烏克蘭,屆時全年軍事援助總額達45億英鎊。
英國在歐洲的號召力還是不容小覷,等他發出承諾后荷蘭、挪威、加拿大等國紛紛響應,分別承諾提供3.25億歐元、10億歐元及20億加元的軍事支持。
即便在援烏問題上一向摳摳搜搜的老美這次也一改往日常態,恢復甚至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了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
2
北約大動干戈,這一切都被普京看在眼中,可他的反應卻十分異常,沒有因西方國家源源不斷的援助而感到恐慌,也沒有因烏克蘭身處困境之中而感到慶幸,只是一如既往地觀察著周圍的形勢,可實際上他正在醞釀一盤大棋!
俄羅斯重啟蘇聯時期坦克廠,今年計劃生產1500輛坦克,炮彈月產量達25萬發,幾乎是北約總和的3倍。
地上跑的坦克,其生產加大了力度,而天上飛的無人機,也得到了俄羅斯地重點關注,“天竺葵-2”月產突破2000架,讓烏軍后勤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可如今俄軍已經完全控制盧甘斯克州,并在頓涅茨克、扎波羅熱等地控制75%區域,提高這么多軍工產能究竟要干啥?
這就是普京棋盤上的點睛之筆——趁北約對烏克蘭加大援助無暇估計戰場變化之際,普京下令重組軍區,東部軍區換裝S-400防空系統,太平洋艦隊加強反艦能力。
俄軍在蘇梅方向集結了155海軍陸戰旅、83空降旅等精銳部隊,總兵力超5萬。
“火墻推進”戰術讓烏軍苦不堪言,當頭一棒的遠程火力覆蓋立馬喪失任何招架之力,況且隨后就在最脆弱的時候遭遇步兵部隊突擊,地上的坦克過來一輛又一輛,天上飛的無人機也在虎視眈眈。看來這場大決戰,俄羅斯勢在必得。
3
至于誰輸誰贏,我國并不關心,反而一直在呼吁俄烏雙方能保持克制,通過和平手段來處理矛盾。
都做到這份上了,還能怎么再好,可即便這樣有些人還是會雞蛋里挑骨頭,明明是俄烏之間的大決戰,某些人還是會想方設法地扯上我國。
7月22日,美國常駐北約的官員惠特克在接受福克斯記者采訪時,當著北約32國的面進行了一場拙劣的表演。在他看來,北約的當務之急并非關注普京的調整,而是要“懲罰中國”,這究竟是為何?
緊接著惠特克就給出了解釋——原來我國之所以力挺俄羅斯,就是為了讓戰斗繼續打下去,把美國和歐洲拉下水。
惠特克的腦洞確實不一般,想象可謂天馬行空,可為啥發表言論的時候從來不聯想事實?
所謂“懲罰中國”,先別問那些盟友愿不愿意,就是換做老美也得好好掂量掂量,我國可掌握全球90%的稀土加工產能,倘若徹底撕破臉皮分分鐘就能讓美國軍統體系停擺。
北約只要敢硬著頭皮實施制裁,不僅落不到好,反而還會親手葬送自己的好日子。就今年的北約峰會中,日韓拒絕出席、德法反對將中國納入聲明一事難道還沒有說服力?
“力挺俄羅斯”、“牽制歐盟”之妄語更是子虛烏有,王毅外長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就明確表示,中國“不是危機的制造者,更不是當事方”,況且俄烏沖突從爆發到現在,我們啥時候站過隊。
中俄正常的合作不應該被歪曲為“軍事同盟”,不然我國又怎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主張。
將中國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和“支持戰爭”劃等號實在有失偏頗,既然這樣那為何對美國向烏克蘭提供557億美元武器、軍火商股價暴漲240%一事閉口不提?為何不說一說我國通過“和平之友”小組等機制積極斡旋,而美國卻在俄烏沖突中“遞刀拱火”的對比?
結語
俄烏大決戰結局究竟如何?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而北約真的好好反思反思,盡早停止鼓噪所謂中國威脅,停止煽動對立對抗,多為世界和平穩定做點實事,不然如此下去,只會淪為某些大國維持霸權主義的工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