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園擺攤不賣貨
十八字傳授救命招
十八字傳授救命招
高質量CPR應用指南
7月19日傍晚在蝶園廣場,有個“特殊攤位”格外熱鬧——“雙手交叉,掌根放在胸骨下半部,手臂伸直,用身體重量按壓……”紅十字志愿者們在模擬人旁,邊演示邊講解,旁邊的市民跟著模仿,志愿者們不時糾正動作:“手臂要繃直,按壓深度5-6厘米,頻率每分鐘100-120次。”
CPR小分隊又出攤啦
一
活動現場
這個“急救地攤”,是高郵市紅十字杏林志愿服務隊自2023年起推出的公益項目。只要天氣允許,7月至8月的每周六晚上7點到8點,志愿者們會輪流在高郵市蝶園廣場、世貿廣場、凈土寺廣場、吾悅廣場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出攤”,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把心肺復蘇、海姆立克急救法、AED(自動體外除顫儀)使用等“救命技能”送到市民身邊。
“以前看到有人暈倒,想幫忙又怕做錯,現在學會了心肺復蘇,下次遇到就能出手了!”剛學完的市民陳大叔不住地稱贊。
二
啥是高質量CPR?
突發心臟驟停,可謂是最為嚴重的急危重癥。心肺復蘇(簡稱CPR)是搶救各種原因導致的心臟驟停患者生命的關鍵技術,高質量CPR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存活。
“CPR早就耳熟能詳,那怎樣才算得上是高質量CPR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一)快快按:要求按壓頻率達到每分鐘100-120次
對于突發心臟驟停,時間就是生命。一旦識別出心臟驟停,立即開始胸外按壓至關重要,且要求按壓頻率達到每分鐘100-120次,這樣才能夠維持身體血液供應。在實際操作中,可通過數數來掌握按壓節奏。如心里默數01、02、03……,以保持相對穩定的按壓頻率,避免過快或過慢。
(二)用力按:要求按壓深度達到胸廓前后徑的1/3(成人5-6厘米、兒童約5厘米、嬰兒約4厘米)。
只有按壓達到足夠深度,才能有效地擠壓心臟,讓血液泵出。用力按,并不意味著要過度用力,以免造成傷害。要根據患者胸廓的彈性來調整按壓力度,以達到最佳按壓效果。
(三)要回彈:每次按壓后要確保胸廓充分回彈。
每次按壓后,要讓胸廓完全回彈到原來位置,然后再進行下一次按壓,這樣才能保證心臟有充分的血液回流(灌注),提高按壓效果。在實際操作中,可通過觀察患者胸廓來判斷回彈是否充分,再調整按壓力度,以確保胸廓充分回彈。訓練時,建議為學員提供按壓反饋裝置,效果會更好。
(四)少中斷:要求按壓中斷時間不超過10秒
胸外按壓中斷時間越短,預后越好。在CPR期間,施救者進行胸外按壓的時間所占的比例稱為胸外按壓比例(CCF)。CCF為60%或更高時,恢復自主循環的概率、電擊成功率以及出院存活率會更大。為何要盡量減少按壓中斷?因按壓中斷時間過長,將會導致心臟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影響急救效果。在進行一些必要操作時,如更換按壓人員、使用AED等,要盡量把中斷時間控制在10秒鐘以內。可提前安排好接替按壓人員,確保更換人員迅速到位和無縫銜接,以保證心臟的持續供血。
(五)免過度:避免過度通氣。在實施CPR時,需要注意避免過度通氣。
由于過度通氣,會導致胸腔內壓力增高,影響心臟的血液回流,降低急救效果。在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時,要注意觀察胸廓的起伏,確保每次吹氣患者胸廓有明顯起伏。
(六)要優先:AED一旦到達現場,要優先使用。
由于絕大多數心臟驟停是由“室顫”引起,盡早除顫,有利于恢復正常的心臟節律。若現場搶救時能夠將CPR與AED除顫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大大提高現場搶救成功率。因此,在搶救現場,要盡快獲取AED,并優先使用。
記住這“十八字箴言”——快快按、用力按、要回彈、少中斷、免過度、要優先,你get的就不只是CPR技能,而是能在關鍵時刻“開掛”的救命大招啦!這波技能點,必須滿上~~~
來源:高郵市杏林志愿者協會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