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俄軍為什么遲遲拿不下烏克蘭?到底是烏軍太強,還是俄軍太菜?
北約給烏克蘭的“大禮包”堪稱豪華,從美國的HIMARS火箭炮、F-16戰機到德國的豹2坦克、英國的NLAW反坦克導彈,簡直把烏克蘭武裝成了“歐洲軍火庫”。
光2022年2月以來,北約就砸了650億歐元的軍事援助,相當于每天往烏克蘭扔6000多萬歐元。
不僅如此,美國每年給烏克蘭的援助就有200億美元,占北約總援助的一半,這錢都夠俄軍在烏克蘭打兩場“特別軍事行動”了。
而烏克蘭50%的裝備都是美制武器,20%來自歐洲,連最精銳的機械化部隊都清一色北約裝備。
俄軍這邊呢?2023年軍費才670億美元,還不到北約軍費的零頭,連T-34坦克都從倉庫里拉出來湊數。這哪是打仗,分明是北約用“鈔能力”在烏克蘭開了個“武器試驗場”。
還有情報支持這一塊,北約玩得比諜戰片還刺激。美國中情局幫烏克蘭建立的“三角洲”系統,每天更新俄軍24小時動態,從兵力部署到彈藥庫存,連俄軍將領的手機信號都能實時追蹤。
但北約的情報文件分成四個等級,一旦發現俄軍動向,立馬以“威脅”等級向烏軍預警,讓俄軍前線指揮部三天兩頭被炸。
在庫爾斯克戰役里,30多名北約軍官直接蹲在前線指揮,連少將和電磁炮專家都被俄軍包餃子了。
北約通過星鏈給烏軍提供通信,結果被俄軍的“摩爾曼斯克-BN”電子戰系統一干擾,烏軍瞬間成了“瞎子聾子”。
不過,這些高科技手段還是讓俄軍吃了大虧,光2023年就有7名將軍在北約情報引導下被“斬首”。
經濟制裁這塊,北約本想給俄羅斯“放血”,結果自己先“暈了”。美歐對俄搞了1.2萬項制裁,凍結了30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沒想到俄羅斯直接玩起“乾坤大挪移”:能源出口轉向中國、印度,用盧布結算讓歐洲人“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
2023年俄羅斯GDP反而增長3.6%,歐洲卻因為能源價格暴漲陷入“去工業化”危機,德國巴斯夫公司被迫關了80條生產線去美國建廠。
諷刺的是,北約對烏援助每年400億歐元,相當于給烏克蘭每個士兵發一輛寶馬,但這些錢最后都進了美國軍工復合體的腰包——美國向歐洲賣液化天然氣賺得盆滿缽滿,F-16戰機零件訂單讓洛克希德?馬丁股價飆升30%。
而北約的“代理人戰爭”套路,更是把烏克蘭當成了“人肉盾牌”。烏軍士兵拿著北約的武器,卻得聽北約顧問的指揮。
在巴赫穆特戰役中,北約通過衛星和無人機給烏軍實時傳輸俄軍位置,愣是讓這場“絞肉機”戰役打了七個月,最后烏軍還是被俄軍啃了下來。
烏克蘭70%的彈藥依賴北約供應,美國一斷供,烏軍的M1A1坦克就成了“鐵棺材”,F-16戰機因為零件短缺只能趴窩。
可俄羅斯也不是吃素的,玩起“非對稱戰術”讓北約頭疼。俄軍的“柳葉刀”無人機專門獵殺北約裝甲車,電子戰部隊把北約的星鏈信號攪得稀巴爛,連美國的HIMARS火箭炮都因為GPS被干擾成了“無頭蒼蠅”。
俄羅斯用“瓦格納”雇傭兵當“敢死隊”,專門盯著北約顧問扎堆的地方打——2024年在扎波羅熱,俄軍一頓炮火覆蓋,直接報銷了一個北約指揮小組,里面還有兩名法國上校。
歸根結底,北約在烏克蘭玩的這出“代理人戰爭”,本質上是用烏克蘭人的血來維持自己的霸權。
但他們沒想到,俄羅斯的“韌性”遠超預期,中國、印度等國家的“中立”讓北約的制裁成了“獨角戲”。現在的烏克蘭,就像北約手里的“提線木偶”,線斷了就只能任人擺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