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科斯低調訪美,美國給他安排了怎樣的接待規格?小馬科斯這一次訪美,又將與特朗普討論哪些議題?
?——【·小馬科斯訪美,機場冷遇·】——?
7月20日,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踏上華盛頓的土地時,迎接他的只有菲律賓駐美大使羅穆亞爾德斯和美國駐菲律賓大使羅美凱。這樣的接待規格,在國際外交場合極為罕見。
通常,一國元首到訪,東道國會安排內閣成員甚至副總統級別的官員接機,但此次美方僅派出兩位大使,背后折射出美菲關系的微妙變化。
菲律賓媒體《馬尼拉時報》尖銳指出,這種冷遇是“對盟友的羞辱”,而小馬科斯團隊的沉默回應,更凸顯了菲律賓在美菲關系中的被動地位。
?——【·小馬科斯為何沉默?·】——?
因為,特朗普第二任期的移民政策,正成為懸在菲律賓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根據菲律賓駐美使館的數據,約10萬菲律賓無證移民面臨驅逐,其中多數集中在加利福尼亞州的醫療和服務業。
這些勞工每年匯回國內的資金,占菲律賓GDP的10%,是支撐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更令人擔憂的是,特朗普政府計劃將部分無證移民遣返至利比亞等動蕩地區,引發菲律賓參議長依斯古禮洛的強烈譴責:“菲律賓人不是可以丟棄在沙漠中的駱駝。”
菲律賓駐美大使羅穆亞爾德斯甚至警告小馬科斯,在與特朗普的會談中切勿提及移民問題,因為“沒有協商的余地”。這種無奈源于菲律賓對美國的深度依賴:自1974年菲律賓政府鼓勵海外務工以來,海外勞工數量已接近1200萬,形成獨特的“菲傭經濟”。
如今,特朗普的強硬政策不僅威脅勞工權益,更可能引發連鎖反應——菲律賓央行預測,若10萬勞工被遣返,國內消費市場將萎縮3%,中小企業裁員潮難以避免。
?——【·關稅問題·】——?
除此之外,還有關稅問題,在關稅問題上,菲律賓正經歷一場“不平等談判”。根據特朗普7月9日的聲明,美國將從8月1日起對菲律賓產品征收20%的關稅,涉及半導體、成衣、農產品等主要出口領域。
為避免貿易崩盤,小馬科斯政府被迫在談判中大幅讓步:菲律賓貿易和工業部起草的備忘錄顯示,菲方承諾對美國商品實施“前所未有的關稅削減”,每年進口1.6萬噸美國大豆和小麥,并允許美企獲得能源、礦產資源的“特殊準入”。
更具爭議的是《美國—菲律賓互惠貿易協定》中的“敏感條款”:若菲律賓與“具有敏感性的第三國”簽署貿易協議,美國可單方面終止協定。盡管未明確點名,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是針對中國。
菲律賓前財政部長卡洛斯·多明格斯指出,這一條款“剝奪了菲律賓自主外交的權利”,迫使馬尼拉在經濟上向美國效忠。而協議簽署后,菲律賓股市連續三日下跌,半導體行業協會警告,20%的關稅將使行業利潤率從8%降至臨界點以下。
?——【·南海問題·】——?
最重要的是,南海博弈的雙重枷鎖,美國在菲律賓巴拉望省新建艦艇維修設施,部署“堤豐”中程導彈系統,試圖將菲律賓打造成“印太戰略”的前沿堡壘。
而且,特朗普政府對華態度的微妙轉變,讓菲律賓在南海的挑釁行動失去支撐。今年4月的“肩并肩-2025”聯合軍演中,美軍雖投入1.2萬人參演,但演習重點從“對華威懾”轉向“區域應急響應”,暴露了美國戰略重心的調整。
菲律賓在南海的行動也面臨反噬,7月18日,菲律賓海岸警衛隊船只在黃巖島附近對中國海警艦艇進行挑釁,中方迅速派出多艘執法船實施反制。
這種對抗讓美國陷入尷尬——既想利用菲律賓牽制中國,又不愿因南海問題過度刺激北京。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在與小馬科斯的會談中,罕見地要求菲方“克制挑釁行為”,這與此前美方鼓勵菲律賓“維權”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更令馬尼拉擔憂的是,美國正將防務合作與關稅、移民問題捆綁,要求菲律賓承擔更多駐菲美軍費用,這種“保護費”式的交易,讓美菲同盟的平等性蕩然無存。
?——【·菲律賓國內危機·】——?
小馬科斯的訪美之行,在菲律賓國內引發多重政治危機。中期選舉后的權力失衡:在5月的選舉中,馬科斯陣營僅獲得參議院12個席位中的6席,反對黨聯盟借機發起對政府的不信任動議。
再加上家族政治的內耗,杜特爾特家族利用此次訪美事件大做文章,杜特爾特之女、達沃市市長薩拉·杜特爾特公開批評馬科斯“出賣國家利益”。小馬科斯政府的妥協,更讓菲律賓在中美博弈中淪為“戰略棋子”。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菲律賓如何在維護國家利益與平衡大國關系之間找到出路,將是小馬科斯政府必須面對的終極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