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是一代很尷尬的人群。
上有老下有小,房子靠搶、工作靠熬,退休政策變來變去,身后沒靠山,眼前一堆坑。
很多人嘴上說“要躺平”,可躺得下去嗎?
真正的躺平,不是丟掉工作、刷短視頻、吃泡面;而是身體能撐住、錢包能續航、親情不勒索。
想明白這個道理之后,你就知道:躺平,其實是件挺貴的事兒。
尤其對于70后來說,徹底的躺平,必須先準備好3筆“安身錢”。
01
一筆能撐住身體的“病后錢”。
說什么“歲月靜好”“云淡風輕”,都不如你有個健康的身子骨。
問題是,70后已經開始走入體檢單越來越紅的年紀。
三高、腦梗、腫瘤,全在排隊等你。
我認識一個阿姨,56歲突然查出早期乳腺癌。一年光藥錢就要十五六萬。
她醫保能報個五六萬,剩下的硬生生把小兩口幾十年的積蓄抽干了。
她說:“病能治得起,但人已經不敢再生病了。”
所以別再講什么“健康最重要”的口號了。健康需要金錢兜底。
真正能“病得起”的躺平,至少要準備一筆30-50萬的健康底倉。
不然,一場小病,就能把你拉回人間地獄。
02
一筆能抗住家庭壓力的“斷親錢”。
很多70后嘴上說“孩子的事我不管”,但真到了用錢的時候,又一邊罵一邊掏。
孩子買房差一半?你掏。孫子要上早教?你掏。結婚給彩禮?還是你掏。
看起來你是家里的“頂梁柱”,實際上你是個“提款機”。
我認識個熟人,準備退休后去云南養老。
結果兒子要結婚買房,差20萬。他把自己的養老存款掏了個精光,只剩下幾千塊。
他說:“我不是不想躺平,是不敢。”
所以說,真正能躺平的人,不是對子女沒感情,而是手里有能斷親的底氣錢。
你要學會為自己留后路。子女成年了,不是你一輩子的債主。
你得準備好一筆“不求人、不補貼”的30萬”,來換自己后半生的體面。
你要明白,愿意幫,是親情;幫不起了,也得活。
03
一筆能撐起日常生活的“底線錢”。
有人說:“我有退休金啊,每月三四千,夠用。”
那是你身體健康、生活平順的時候。
一旦老伴病了?房子漏水了?物業費漲了?
你再去算算,你那點退休金,是“夠吃”,但不夠“活”。
我認識一對退休夫婦,平時開支精打細算,兩口子日子過得還行。
結果老伴滑倒了,住了醫院。一場手術+陪護,一個月花了六七萬。
她說得很現實:“這不是奢侈,是生存。”
真正能“穩穩躺平”的人,身邊一定有一筆20-30萬的備用金,能應對房子翻修、家電換新、請護工、去趟遠點的醫院……
躺平,不是縮著過日子,而是有尊嚴地活下去。
如果你的“躺平”,是縮衣節食,那不是養老,是隱形求生。
結語:
70后這一代,說到底,是“夾縫中長大的人”。
前無資源,后無援軍,靠的只能是自己。
別再幻想“兒女養我”“退休金夠我”,也別一廂情愿地相信“人老心寬就好”。
真正能“徹底躺平”的人,一定早早地明白:要準備好三筆錢,才能換來下半生的自由與體面。
醫療底倉:30-50萬; 斷親底氣:30萬;日常儲備:20-30萬。
只有準備夠了,底氣才足;到那一天,你才能心安理得地說:“我,真的可以躺平了。”
你說呢?
#曬圖筆記大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