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爭打了三年多,雙方都在不斷加碼。
當華盛頓忙著重新包裝軍援烏克蘭的"大計"時,莫斯科方面卻頻頻發出強硬聲音!
同時,特朗普承諾的"史無前例"軍援計劃也在北約內部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力,至少有5個北約成員國拒絕了美國提出的這個援助烏克蘭的計劃……
這場圍繞烏克蘭沖突的博弈,到底誰在掌控局面?
2025年7月以來,俄羅斯外交部門的表態似乎比以往更加強硬。
里亞布科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西方取消對烏克蘭使用遠程導彈攻擊俄羅斯領土的限制,俄羅斯將做出回應,且西方不會覺得這種回應微不足道。
拉夫羅夫在也曾指出,任何包含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物資,都將成為俄羅斯的合法打擊目標。
此外,扎哈羅娃在7月17日還拋出了一枚“重磅炸彈”,若西方國家允許烏克蘭使用其提供的遠程武器打擊俄羅斯縱深目標,俄軍將直接對相關國家的軍事設施實施報復性打擊……
她特別強調,烏克蘭使用的美制陸軍戰術導彈系統和英國"風暴陰影"導彈,其衛星偵察數據傳輸、彈道路徑設定等關鍵環節均需北約技術人員直接參與,實質構成"代理人參戰"。
這樣的表態與普京2024年11月提出的"越界即報復"原則一脈相承,被俄媒稱為"將紅線具象化為打擊坐標"。
就像2024年11月28日烏克蘭使用美制ATACMS導彈襲擊俄境內目標后,俄軍立即對烏克蘭全境能源設施發動大規模導彈攻擊,普京直言這是 “必要回應”。
就在俄方警告聲不斷的同時,特朗普政府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軍援計劃,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頂尖武器,這些武器會先被運往北約",其中包括"整套的'愛國者'系統"。
按照特朗普原話,某個國家已準備好17套"愛國者"系統以待啟運,其中大部分或全部將被運往烏克蘭"戰區"。
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副局長瓦季姆?斯基比茨基15日對此表示困惑,稱尚不清楚這批軍援的具體數量。不光這樣特朗普還明確表示,錢要歐洲出。
"他們將為此支付100%的費用,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方式"。路透社形容,特朗普終于找到了一個討他喜歡的武裝烏克蘭的方法。
特朗普的軍援"大計"看起來很美好,但現實卻給了他一記響亮的重擊。
截至7月20日,已有5個北約國家表示拒絕加入美國日前公布的"重新武裝烏克蘭"計劃。
法國表示不會出資購買美國武器并提供給烏克蘭。
馬克龍一直堅持歐洲國家應通過本地采購來建立自己的國防工業基礎。
意大利國防部也表明,意大利會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持,但所提供的武器都是在意大利本土或者在歐洲生產的。
據捷克國家通訊社CTK7月18日報道,總理菲亞拉在布拉格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捷克現階段不會參與美國的這一計劃,而是專注于以其他方式向烏克蘭提供支持。
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則直接宣布"匈牙利的資金、武器和士兵不會流向烏克蘭"。
波蘭外交部長西科爾斯基提出替代方案,建議使用凍結的俄羅斯資產采購美制武器提供給烏克蘭,而不是動用北約國家自身的資金。
歐洲人的考量是有道理的,難不成美國出武器,歐洲出錢,最后還要感謝美國的"慷慨"?
在華盛頓和布魯塞爾爭論誰來買單的時候,烏克蘭戰場的現實卻很殘酷。
截至2025年7月11日,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宣稱俄羅斯在烏克蘭損失 近1,031,620名士兵,過去一天俄軍有970人傷亡。不過西方機構估算俄軍傷亡約54.8萬。
這些數字背后,是持續的激烈交鋒。
美國國防重點分析中心專家詹妮弗?卡瓦納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指出,特朗普政府宣布的最新一攬子對烏援助計劃對戰場的影響將是有限的。
她提到能夠從美國武庫中抽調出來的武器量會很少,因為美國的武器儲備可能已經耗盡。
此前五角大樓在7月1日,曾決定暫停向烏克蘭交付已獲批準的武器。
據悉,主要原因是擔心炮彈、防空導彈和精密彈藥的數量減少。
這個細節很重要——美國自己都開始"算賬"了,或許說明軍援的可持續性確實存在一些問題。
況且新近生產的武器搞不好不會在短時間內交付,可能需要幾年時間。
那么,烏克蘭等得起嗎?
美俄之間的博弈升級,部分歐洲國家處于了一個較為尷尬的位置。
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研究主管杰里米?夏皮羅在7月19日發布的分析報告中指出。
近期歐美在貿易政策、北極戰略等領域的分歧,跨大西洋關系正面臨結構性挑戰。
這種裂痕在援助烏克蘭問題上表現得特別明顯。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如果連錢都出不起,那還能指望什么?
再者說民意也在發生了變化,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2025年7月發布的一份民調覆蓋14個歐洲國家、約1.8萬受訪者。
結果顯示,在除烏克蘭以外的所有被調查的歐洲國家,超過50%的受訪者都相信戰爭將以某種停火協議而結束。
這種信心的喪失,可能比軍援短缺更致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