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固有印象里,美國和俄羅斯作為全球頂尖軍事大國,武器裝備向來以先進、自主著稱。
可最近曝光的消息卻讓人跌破眼鏡:這兩個國家最新研制的巡航導彈,核心動力裝置居然都來自中國一家民營企業。
更讓人意外的是,這款被稱作“導彈心臟”的發動機,在淘寶上就能買到,售價僅25萬元人民幣。
這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卻實實在在發生在當下的全球武器研發領域。
俄羅斯的S-8000隱身巡航導彈,投入戰場后被烏軍繳獲,烏軍拆解后發現,其動力核心居然是中國玄云公司的SW-800Pro-A95發動機。
無獨有偶,美國馬赫工業公司為美軍展示的“戰略打擊”巡飛彈,也偷偷裝了同款發動機。
兩款分別來自美俄的先進武器,居然共享同一款中國民用發動機,這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這款售價低廉的民用產品,又是如何走進軍事大國的武器供應鏈的?
玄云SW-800Pro-A95本是民用航模市場的常見產品,2022年就曾在珠海航展上公開亮相,主要面向航模愛好者和小型無人機制造商。
它重量僅10到15公斤,推力80公斤級,全功率運行時每分鐘耗油量2到3升,壽命50到100小時,在民用領域相當實用。
更關鍵的是它的價格,淘寶上標價25萬元人民幣,現貨供應還能打折。
對于航模玩家來說,這是一款性價比相當不錯的動力裝置;可誰也沒想到,它會被美俄軍工盯上,變成導彈的“心臟”。
先看俄羅斯的S-8000巡航導彈,這款導彈長度5米,彈徑300毫米,采用隱身布局設計,巡航速度520-560千米/小時,最快能達650千米/小時,射程約600公里,戰斗部重115公斤,含近50公斤炸藥,足以摧毀堅固目標。
烏克蘭軍方拆解其殘骸后發現,除了這款中國發動機,導彈上還有日本的電池、澳大利亞的遙測模塊、韓國的伺服電機,以及美國的射頻放大器。
俄羅斯自己生產的部件,只有兼容GPS和格羅納斯的“彗星”-M8衛星接收器,以及導航算法。
俄羅斯之所以選擇這款中國發動機,核心原因就是低成本和易獲取。
俄烏沖突需要大量巡航導彈,而傳統軍用發動機價格高昂、生產周期長。SW-800Pro-A95作為民用現貨,價格不到軍用產品的十分之一,能快速滿足戰場需求。
無獨有偶,美國馬赫工業公司的情況也類似。
這家初創軍火公司為美軍展示“戰略打擊”巡飛彈時,演示器上裝的也是SW-800Pro-A95。
雖然這只是演示產品,不是美軍正式列裝型號,但也暴露了美國軍工的無奈。
對馬赫工業來說,研發一款專用軍用發動機不僅要花幾年時間,成本還得翻好幾倍。
而中國這款發動機現成可用,25萬人民幣(不到4萬美元)的售價,也能大幅降低演示成本。
網友在其發布的視頻里,一眼就認出了這款中國發動機,讓它意外成了“網紅產品”。
不過,美國對這款發動機的態度很矛盾。
SW-800系列性能不錯,但因潛在軍用價值,很難通過美國《國際武器貿易條例》審查。
如果馬赫工業想量產“戰略打擊”巡飛彈,最終還得換成通用電氣的J-85等本土軍用發動機,哪怕成本漲到5到10萬美元。
相比之下,俄羅斯就直接得多,不管什么審查規則,只要能買到、能用,就直接裝到導彈上投入實戰。
這種“實用主義”讓S-8000快速列裝,成為替換昂貴Kh-101導彈的低成本選擇。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個例,伊朗出口俄羅斯的“見證者-129”無人機,用的是德國民用航模發動機。
俄羅斯“柳葉刀”巡飛彈里,有中國產的紅外傳感器和芯片,這些零件在淘寶、eBay上都能買到,售價只要幾十美元。
美軍歷史上也有類似操作,通用原子公司研發MQ-1“捕食者”無人機時,原型機用的是奧地利民用發動機,技術成熟后才換成軍規型號。
馬斯克的SpaceX早期研發“獵鷹一號”火箭,為省錢用了大量汽車零件,雖出過故障,但熬到了成功。
這些案例說明,武器研發初期用民用部件是常見操作,能大幅降低成本和時間。
但像美俄這樣,在巡航導彈這種關鍵武器上,同時依賴同一款中國民用發動機,還是第一次出現。
這背后反映的是中國民用工業的全球影響力,2024年,中國工業產品產值占全球30%,全球15%的航空工業產品來自中國。
如果美國有性能相當且廉價的發動機,馬赫工業大概率不會選中國產品。
對俄羅斯而言,這則暴露了其工業短板,民用市場薄弱導致研發投入不足,只能靠外購民用部件組裝武器,形成惡性循環。
烏克蘭媒體就調侃,西方民用公司成了“俄羅斯最大武器供應商”。
而中國在低成本巡航導彈領域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不僅能生產SW-800Pro-A95這樣性價比高的民用發動機,還擁有完整的巡航導彈研發和生產體系。
有分析認為,在這一領域,中國“已能碾壓美俄”。
如今,俄烏戰場成了這些武器的試驗場,S-8000憑借500公里射程和隱身設計,多次突破烏克蘭防空系統。
美國則計劃研發單價15萬美元的低成本巡航導彈,應對未來可能的大規模沖突。
這款售價25萬的中國民用發動機,就這樣意外成了大國武器競爭的焦點。
它既見證了全球供應鏈的復雜,也展現了中國民用工業的實力——原來不起眼的航模發動機,也能成為美俄導彈的“心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