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高冬麗 通訊員 喬圣宸 郭美含
暑假期間,鄭州科技學院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學院“數智青春”“三下鄉”志愿服務隊前往河南省汝州市王寨鄉,通過實地走訪調研開展科技助農活動,為當地鄉村產業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志愿服務隊深入王寨鄉裴家村“青春創富工坊”,該工坊是當地重要的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汝州市農業農村局駐王寨鄉裴家村第一書記尚浩濤向志愿服務隊詳細介紹了“羊肚菌+西甜瓜輪作”的創新模式,向隊員們展示了工坊自產的羊肚菌。羊肚菌種植是裴家村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性產業,目前全村已建成種植羊肚菌大棚100個。“每年4月羊肚菌采收后,及時整地移栽西瓜、甜瓜苗子,7月采摘完畢,經土地休整又可循環種植羊肚菌。這種輪作模式有效減輕了羊肚菌受霜凍雨水的影響,提升了產量與品質的穩定性,可實現畝增收1萬元以上”,尚浩濤介紹道。
“青春創富工坊”成為裴家村村民致富增收的聚寶盆,但單一的銷售方式讓農戶發展進入瓶頸期。為破解這一難題,解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技術障礙以及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志愿服務隊為裴家村量身定制了“科技助農專題培訓”,講授《裴家村農產品直播帶貨指南》《怎樣從無到有拍攝羊肚菌宣傳視頻》,從短視頻拍攝剪輯到網店開設售賣,進行手把手講解、一對一指導。同時,志愿服務隊還將自主研發的“農鮮市集平臺”引入裴家村,該平臺以元宇宙智慧化技術為支撐,依托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學院元宇宙平臺能力建設,涵蓋視頻圖片、農產品商城、物流、評價、優惠領取及營銷六大模塊。
“數智青春”“三下鄉”志愿服務隊通過幫助工坊完善 “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將數字化技術手段引入種植、管護、采摘、加工等環節,以技術賦能智慧農業建設,助力農民增創增收,用實際行動推動鄉村振興。未來,服務隊還將進一步幫助工坊擴大規模,深化線上線下融合銷售模式,打造更完善的“種、產、供、銷”一體化體系,吸引并幫扶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7月18日,“數智青春”“三下鄉”志愿服務隊與王寨鄉基層骨干人員在王寨鄉人民政府舉行交流座談。會上,服務隊提出科技助農、科普支教、愛心敬老、非遺傳承、紅色尋訪“五位一體”的“三下鄉”實踐模式,彰顯了服務鄉村、促進發展的決心。?
隨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王寨鄉人民政府舉行。王寨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郭帥武,鄭州科技學院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學院黨委書記劉乾坤,裴家村黨支部書記裴武營,胡莊小學校長張強偉等出席儀式,共商合作發展事宜。與會人員在發言中均強調了校地合作的重要性,期待在社會實踐、人才引進、校地合作等方面開展深入交流。之后,雙方領導共同為實踐基地揭牌。此次合作旨在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雙方將攜手探索科技教育與社會實踐新路徑,共創美好未來。
?本次科技助農活動聚焦王寨鄉農業生產發展,幫助農民解決了實際難題,引起了當地居民對科技的興趣和重視,優化了當地科技助農的數字化平臺體系,讓村民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近距離接觸到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新技術。?
“我們學院將繼續推進科技助農,與王寨鄉構建全面合作體系,把科技成果應用到農戶的生產生活中,將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學院黨委書記劉乾坤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