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這些羊肚菌長得多好,菌帽快冒出來了!”日前,在單縣龍王廟鎮黃二樓村的菌菇大棚里,村民李大梅一邊采摘新鮮菌菇,一邊興奮地說。
記者走進黃二樓村,22座菌菇大棚整齊排列,羊肚菌頂著蜂窩狀的菌帽茁壯成長。工人穿梭其間,忙著采收、分揀、打包,空氣中彌漫著菌菇特有的清香。“以前種地靠天吃飯,現在我們一年四季都有活干,還能在家門口掙錢。”李大梅笑著說。
近年來,黃二樓村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菌菇種植產業,走出了一條“以菌富農”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如今,這個曾經經濟落后的村莊已蝶變為遠近聞名的“菌菇村”。
“我們村整合閑置土地資源,打造菌菇生產基地,形成了從菌種培養、種植、加工到風干包裝的一體化產業鏈。”村黨支部書記黃華介紹,“一個棚預計年產濕 菌菇4000斤,22個棚帶動村集體年增收40多萬元。”
在鎮政府引導和示范帶動下,黃二樓村建設菌菇大棚、引進羊肚菌、黃金菇、赤松茸等優質品種,實現了集中連片發展。“我們成立了金絲園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戶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統一提供種子、技術支持和銷售服務,大家只需安心種菇就行。”黃華說。
為打通銷售渠道,村里還與康潤菌業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通過企業牽線搭橋,將菌菇分級分類銷往南方市場,并出口海外。“種出來更要賣得出去,這樣才能真正讓老百姓增收。”黃華表示。
目前,黃二樓村已有70余戶村民參與菌菇種植,18戶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2萬元。“以前在外打工顧不上家,現在騎車幾分鐘就到大棚,收入也不比外面少。”村民張大哥邊裝箱邊告訴記者。
“我們在聽取村民意見的基礎上,拿出部分資金用于補足民生短板,修路、綠化、改善基礎設施,讓村民從中享受到發展帶來的實惠。”黃華說。
從一片荒地到一座座菌香四溢的大棚,黃二樓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小菌菇也能挑大梁”的現實意義。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正徐徐展開。
菏澤日報記者 王富剛 通訊員 謝麗 王曉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