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記者 路炳陽 北京報道
自高速鐵路出現以來,其發展一直在全球范圍內穩步推進。2008年,隨著中國多條高鐵線路投入建設和運營,高鐵行業進入快速擴張期。截至2024年年底,全球高速鐵路網營業里程達到6.5萬公里,其中,中國高速鐵路線營業里程達4.8萬公里,占世界高速鐵路總里程的70%以上。國際鐵路聯盟(UIC)近日在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期間披露上述內容。
據悉,目前高速鐵路乘客平均出行距離為300至350公里。國際鐵路聯盟認為,這一距離正是高速鐵路列車服務最合適,最有效的距離。
截至2023年,全球350公里/時高速鐵路網規劃為1.2萬公里,在建公里數為6000公里,運營公里數為1.9萬公里。
對此,國鐵集團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補充稱,截至2024年年底,結合已通車和在建項目,中國設計時速為350公里的高鐵線路總里程在?1.5萬公里上下,也就是說在該時速等級中,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占全球的八成左右。
當前,中國高速鐵路營業里程全球第一,排名2~5位的國家分別為西班牙、日本、法國和德國,營業里程分別為3993公里、3147公里、2760公里和1631公里。目前,全球在建高鐵線路公里數占全球鐵路總里程的30%,未來5~6年全球高鐵網的年增長率為5%左右。
在國際鐵路聯盟內,亞太地區高速鐵路營業里程最多,為近5萬公里,其次是歐洲地區1.3萬公里;在建方面也是亞太地區最多,為1萬公里,其次為中東地區3300公里,歐洲以2900公里名列第三。
國際鐵路聯盟認為,高速鐵路已經完成了從排他到包容的過度。高速鐵路最初在性能和地理上都被視為排他性產品。因為它僅服務于單一國家和單一走廊,鐵路運輸的高速化進程反而造成了一種地域不平衡性。一國的各個地區根據是否開通高鐵而被分為兩類,帶來了一種特權感和弱勢感。
在一定程度上,為了抵消這種地域不平衡性,一些國家擴大了高速鐵路網,目的就是減少排他性,提升普惠可達性,這便完成了高速鐵路從排他到包容的轉變。
在出行方式市場方面,國際鐵路聯盟認為,高速列車和飛機占據相當大的市場份額。
畢馬威研究顯示,2019年,在500—1000公里的出行中,鐵路已占據18%的市場份額,其中高速鐵路占13%,普速鐵路占5%,而航空旅行的市場份額為16%。到2050年,鐵路在該距離等級中的市場份額將上升至32%,其中高速鐵路占27%,普速鐵路占5%,而航空的市場份額降為14%。
這表明,高鐵在較長運輸距離場景下,仍能在公共運輸方式中確立主導地位,即便未實現全目的地覆蓋,其獨立市場份額亦可達到1/3。這也反映出高鐵市場尚未飽和,市場仍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
在中國,截至2024年年底,動車組累計發送旅客229億人次。目前,高速鐵路承擔了中國鐵路76%左右的旅客發送量,69%左右的旅客周轉率,相當于中國整體交通運輸市場19%左右的旅客發送量,31%左右的旅客周轉量,成為中長途旅客運輸的主力。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復興號高速列車累計投用1932標準組,運送旅客33億人次,累計安全運行32.5億公里。
目前,全球擁有6500多列高速列車,其中一半以上在中國運營。中國國家鐵路局數據顯示,中國動車組列車共有4806標準列。
中國鐵路12306客票系統注冊用戶達7.2億人,年售票量55.5億張,互聯網購票占比90%;到2025年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5萬公里以上,高鐵網將覆蓋97.2%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
(編輯:朱會珊 審核:杜麗娟 校對:翟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