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圈子里那個有點煩,但又特別重要的老話題:東西怎么才算合法?尤其是買賣的時候,別一不小心踩了線。
拍賣行老掛在嘴邊的“傳承有序”。聽著挺高大上,感覺沒個祖傳證明或者老發票就上不了臺面,對吧?
其實,這主要是拍賣公司自己搞的一套商業規則,國家法律可沒硬性規定你必須拿出這么個證明來才能玩收藏。
拍賣行喜歡有清晰來路的物件,這很正常,東西背景清楚買家放心,拍出高價的可能性也大,這是人家的生意經。
但市場上真正流通的,大部分都是那些說不清具體哪年哪月,從哪個坑里出來,或者經過幾道手才到你眼前的玩意兒。
再加上假貨滿天飛,這就引出了一個核心問題:東西的真假誰來定?東西的歸屬權怎么算?這東西到底值多少!
也就是確真、確權和確值這“三確”,當然現在依然形同虛設。
具體原因,還是因為咱們缺一套靠譜的、大家都認的鑒定機制。靠機器檢測誤差很大,還得靠老師傅們的“眼學”。這事兒,難!
其實國家在民間合法收藏這塊,口子已經放得挺寬了。重點限制的也就是青銅器,尤其是夏商周或戰國漢代的器物。法律在這塊管得特別嚴。
就算你是從國外拍賣行堂堂正正拍回來的青銅器,按現在的法律法規,超過六個月的期限,也是嚴禁再拿出去交易的。
只有對青銅器的“傳承有序”是硬性規定,甚至還需要相關文物著作或圖錄,要有明確的記錄!而古玉、陶瓷這類的,并沒有那么大限制。
拿古玉來說,這東西歷史跨度太長了,動輒幾千年,而且古代就有仿前朝玉器的風氣。
現在國內拍賣古玉,其實有點處在“灰色地帶”。為啥?有時候文物審核拍賣標的,看圖片或描述,跟實際送拍的朝代、特征可能對不上號。
有點“莫名其妙”的感覺,但也照樣通過了審核。
只要沒有證據明確你收藏的古玉或陶瓷,是1949年之后出土的。或者不是近年來被盜的贓物,那就相對比較安全(只能說相對)。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從有正規文物經營資質的古玩城、文物商店或拍賣行購買,保留好發票或憑證,就更容易再次上拍了。
這就是“來源合法”,其實繞了一圈還在卡在“確權”上面。
揪心的是,真精稀在現在的收藏市場如何確權,是個大問題。鑒定行業完全是一團亂麻,連有標準的錢幣評級名聲也快臭了,還能相信誰呢?
行內人透露,遲早會對文物流通,還會有更細的解釋或修改。真到了那一天,像玉器、陶瓷這些行當,估計也得經歷一次不小的震動。
玩收藏的朋友估計都深有體會,這里頭的水有多深。有些搞鑒定的,心思壓根兒不在為普通藏友服務上,坑蒙拐騙的花樣層出不窮。
想想也挺讓人困惑的,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在民間合法流通起來,怎么就這么費勁呢?各種“好消息”喊了很久,最后還是寸步難行。
希望未來能有更清晰、更接地氣的規則出來,讓真正喜歡老物件的人,能安心地玩收藏,也讓這個市場能健康點發展。
畢竟,好東西能傳下去,才是正經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