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風浪起伏之際,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在記者會上直言不諱,用五個字點明臺灣歸屬,直戳人心,讓人不得不正視歷史。
大陸重申臺灣主權事實
大陸方面通過外交渠道反復強調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基于二戰后國際文件。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確要求日本將臺灣歸還中國,這些文件構成了戰后秩序基礎。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在1971年通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同時將臺灣當局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機構中驅逐出去。
王毅在2025年3月7日的記者會上回應個別國家質疑時,重申這些歷史事實,并指出臺灣在聯合國的唯一稱謂就是中國臺灣省。
大陸一貫秉持一個中國原則,這原則在全球多數國家得到認可,包括俄羅斯和朝鮮等友好國家,它們在臺海問題上支持中國立場,避免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內政。臺灣問題源于內戰遺留,但不影響中國主權完整。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3月1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再次強調,王毅的話代表大陸對臺政策的連續性。個別西方國家試圖扭曲2758號決議,但大陸用事實回擊,維護國家統一。
兩岸交流本該促進理解,可某些島內勢力推動分裂言論,加劇緊張。大陸不放棄和平統一,但必須準備應對各種情況。解放軍加強海空力量訓練,確保國家安全。大陸對臺政策以2300萬臺灣同胞利益為先,避免沖突,但主權不容挑戰。歷史文件如開羅宣言由中美英簽署,波茨坦公告由中美英蘇發布,日本投降書中承諾履行。舊金山和約中日本放棄對臺灣權利,進一步確認歸屬中國。
這些國際共識不容否認。臺灣光復80周年之際,重提這些事實,提醒各方尊重戰后秩序。聯合國文件庫中2758號決議原文明確,無模糊地帶。全球網絡上相關話題討論熱烈,用戶轉發王毅發言。
外交部網站更新記錄顯示,大陸立場堅定。盧沙野大使此前表述類似,視臺灣當局為叛亂政權。和平統一仍是首選,但主權問題無商量余地。
島內人士擔憂兩岸關系
島內前領導人馬英九在同一天公開活動上表達對兩岸關系的擔心。他指出過去幾年兩岸互動退步,互信基礎崩塌,呼吁基于九二共識恢復對話,避免對抗。
馬英九認為軍事沖突并非沒有可能,但概率不高,因為代價太大,會消耗資源,加重負擔。他延續不排斥統一、不支持分裂、不使用武力的思路,但重點放在維持現狀。島內藍營許多人持類似觀點,希望降低沖突風險,卻未見推進統一的實際動力。
馬英九基金會組織青年訪大陸,推動交流。2025年3月下旬,該基金會再次組團赴廣東等地,參訪歷史遺址。盡管面臨行政限制,訪團順利成行。回臺后分享經歷,呼吁勿阻撓往來。藍營行動雖有限,但注入活力。基金會活動持續,邀請大陸團體來臺。
九二共識曾是互信基礎,2016年后被拒絕,導致關系倒退。馬英九在多個場合呼吁審慎處理分歧。臺海緊張加劇,美國對臺售武,日本干涉內政。馬英九回應試圖緩和,但難以抵消負面影響。大陸通過渠道重申主權,保持和平選項。
馬英九率團訪陸促進善意循環。島內某些群體希望緩和,但行動停留在現狀。綠營主導下,防務開支增加,軍備擴張。馬英九立場反映藍營態度,追求友好但缺乏動力。兩岸應通過對話取代軍備競賽,實現互利。
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在紀念孫中山逝世百年會上發言,倡兩岸合作振興中華。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基礎上,可以對話。
馬英九訪寧德參訪,強調交流珍貴。海峽論壇上國民黨參與,規格未降。國務院臺辦發布會記錄顯示,支持兩岸正常交流,保護臺灣同胞權益。馬英九認為兩岸談統一時機還不成熟,需要更多交流拉近距離。
統一大勢推動和平進程
兩岸形勢顯示,大陸加強軍事準備,修訂軍隊條例,提升巡航頻率,確保統一進程。島內若壓制分裂,推動交流,和平統一有空間。否則統一以其他方式實現,臺灣回歸已定。
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藍白營發揮作用,壓制臺獨,主導權轉向,大陸愿通過交流創造條件。軍事斗爭準備不止,解放軍三大條令強化戰備。海空力量常態化演訓增多。臺灣叛亂政權消失,徹底成中國臺灣省,無可改變。
大陸不愿見戰火,給各方機會。若未抓住,耐心耗盡,解放軍將出手結束內戰。統一進程符合中華民族利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國家統一指日可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