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暑期,全國多地演出市場格外火熱。6月-8月,一大波演唱會、音樂節來襲,歌手們激情開唱,歌迷樂迷此起彼伏的歡呼聲,點燃暑期消費熱潮。
演唱會、音樂節“填滿”日程表
“為一場演唱會打卡一座城”成為年輕人旅行新潮流。“演唱會的快樂不單單只在那三個小時。”一位網友說道,“從搶票開始到規劃旅游行程,再到演唱會結束看錄的視頻,每一刻都能感到快樂。”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均在暑期加密演唱會和音樂節的排期。以北京為例,僅6月28日這一天,就有6場大型演唱會同時開唱,單日吸引觀眾超10萬人次;杭州有近20組藝人演唱會已經或即將排上日程表;烏魯木齊將“演唱會月”模式一直延續到9月份。
數據顯示,2025年,國家體育場“鳥巢星光演出季”將舉辦50多場演唱會,場館檔期目前已排滿,預計到場觀眾將達280萬人次。
相較于演唱會,音樂節的時間更長、內容也更加豐富。7月26日即將在成都非遺博覽園開啟的成都仙人掌音樂節,在大麥平臺“想看”人數已超7萬。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更是上線了“7月演出月歷”,解鎖音樂、戲劇、舞蹈等不同形式的視聽盛宴。
7月12日,在2025新疆超級草莓音樂節現場,觀眾與演員互動。新華社記者徐宏巖攝
在新疆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天山明月城舉行的2025新疆超級草莓音樂節,據主辦方統計,兩天活動共吸引了7.99萬人次到場參與。
“音樂節正成為年輕人探索城市的新入口。平臺通過產品設計打破消費場景壁壘,用一張票撬動一趟旅程。”同程旅行CMO白志偉說。
各地政策給力
排滿日程表的演唱會和音樂節,從各地出臺的政策中便有跡可循。
去年全國多地發布階梯式獎補政策,推動大型演唱會、音樂節落地。今年各地政府繼續拿出真金白銀,放寬演唱會審批限制,吸引更多藝人和歌手來演出,爭奪全國各地的歌迷樂迷。
北京給出最高500萬元的獎補;廈門推出“票根福利”,憑大型演唱會、音樂節門票享受10多個景區景點門票優惠;海口在自貿港免簽政策加持下,藝人團隊、境外歌迷落地海口十分便利,并明確提出支持大型演唱會、音樂節,對引進的主辦方給予幾十萬元至幾百萬元不等的獎勵。
記者發現,相較于去年集中在一線城市,今年的演出市場下沉趨勢越發明顯。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全國范圍內已經官宣的演唱會中,有700余場將在15個新一線城市舉行,占總場次的40%左右。過去極少出現在大型演出安排中的下沉市場,如曲靖、衢州、肇慶及西寧等,也紛紛成為演唱會的舉辦地。
此外,大型演唱會市場跨年齡層滲透加速,開始向青少年和銀發群體“破圈”。
5月11日,山歌響起的地方·刀郎2025巡回演唱會海口站在海口五源河體育館激情開唱。楊忠凱攝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2024大型營業性演出市場趨勢及特點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分析報告》”)顯示,在大型演唱會的購票觀眾中,青少年群體占比升高,達到3.6%;在2024刀郎巡回演唱會中,50歲及以上觀眾占比達44.5%,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
2025年,張學友重慶站首場購票觀眾中,40歲以上人群占比高達49.5%。
“行走的GDP”撬動文旅消費
演唱會、音樂節不但帶來票房收入,還帶動住宿、餐飲、交通、購物等系列消費,被稱為“行走的GDP”。業內以“1:4.8”來測算演唱會對消費增長的推動力,即每投入1元購買門票,帶動同期周邊消費4.8元。
據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數據,2025年一季度全國演唱會票房收入25億元,同比2023、2024年同期,票房收入均有所增長,演出經濟輻射效應持續放大。
成都鳳凰山體育公園舉辦上萬人的大型演唱會。新華社發
《分析報告》顯示,2024年大型演唱會跨城觀演占比64.2%,大型音樂節跨城觀演占比62.2%。從跨城觀演的總消費金額來看,52.0%的跨城觀眾消費集中于500-2000元區間,2000元以上消費占比達到33.3%。
以海南海口為例,2025年,陳奕迅FEAR and DREAMS世界巡回演唱會5場演出、近6萬入場觀眾,島外觀眾占69.26%,游客總花費3.95億元。
此外,大型演唱會、大型音樂節落地旅游景區,如演唱會旅游地圖、音樂節旅游地圖,成為地方探索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以南京歡樂谷演唱會專屬門票和襄陽奇幻谷“鄧紫棋演唱會專享門票”為例,實現16.8%的專屬票轉化率,帶動南京歡樂谷二次消費增長。
美團2025年推出明星演唱會為核心載體的“門票+音樂演出”組合產品,實現娛樂消費向旅游消費的轉化。美團數據顯示,20-30歲用戶在美團搜索演唱會產品同比增加89%,搜索音樂節產品同比提高107%,提前8天以上預訂酒店景區門票的游客同比增加11%。(記者:高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