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高州市萬福名雅城二期車位銷售的風波終于有了官方定論。高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開發商——高州市泰源置業有限公司開出了一張55萬元的罰單。然而,這張罰單背后,揭開的是一場精心策劃、讓眾多業主“啞巴吃黃連”的銷售套路。
回顧這起事件,不少業主至今仍感到氣憤和無奈:“還沒輪到我們買,他們就說已經賣完了!”
綜合業主爆料和官方處罰決定書,我們可以清晰地梳理出開發商的“三步走”操作手法:
第一步:拋出誘餌,制造搶購假象。4月10日,開發商發布通知,聲稱因“急需資金周轉”,將以低至2萬元的“白菜價”促銷車位。
當初引發爭議的促銷通知
但這個最優惠的價格,僅限“2025年4月10日前已購買過車位的業主”復購。對于從未買過車位的業主,則需等到11天后的4月21日才能參與,且價格更高(3-7萬元不等)。這一“分批”策略,瞬間點燃了市場情緒,營造出一種“手快有、手慢無”的緊張氛圍,甚至傳出有“土豪”業主一口氣買下10個、20個車位的消息。
第二步:提前“售罄”,關上大門。就在第一批業主瘋狂搶購了三天后,4月14日,開發商突然對外宣稱所有車位已“全部銷售完畢”。這讓那些苦苦等待4月21日第二批購買資格的無車位業主徹底傻眼。說好的“第二批”,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第三步:虛假宣傳,自相矛盾。官方的處罰決定書揭穿了這一切。事實是,截至4月14日,開發商僅售出683個車位,尚有大量車位未售出。所謂的“全部銷售完畢”純屬謊言。更打臉的是,調查發現,開發商在第一批活動期間,也向部分“第二批業主”(即從未買過車位的業主)出售了車位,這與其“分批進行”的通知內容完全不符。
雖然開發商最終被罰款55萬元,但對于那300多戶無車位可買的業主而言,在整個事件中所耗費的時間精力、維權的焦慮以及對開發商徹底失去的信任,恐怕不是一張罰單就能輕易彌補的。尤其在當前房地產市場大環境下,開發商更不應該動“歪腦筋”,試圖通過信息不對稱和營銷套路來收割業主。
我們希望,這55萬元的罰款不應是事件的句號。開發商更應該拿出誠意,公開坦誠地與業主溝通,主動讓利,將剩余車位公平地向無車位業主銷售,這才是走向良性循環的正道。大家覺得這55萬的罰款夠“痛”嗎?這件事該怎么收場才算合理?
圖片來源:高涼特搜、高涼網、互聯網素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