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京昆高速彎道處,43歲貨車司機帶16歲孩子出車遇意外。剛提6天的新車散落3000萬飛機零件,父子倆再也沒能醒來。70多歲老人村口守望,家人用“醫院治療”的謊支撐著老人期待。
床頭孩子愛吃的紅燒肉變味,家屬靠藥物緩解精神壓力應對老人。
保險公司稱事故屬單方責任,貨主3000萬索賠如巨石壓在家庭心上。行業調研顯示,超六成貨車司機月收入不足6000元,近七成每天開車超14小時。為省住宿費帶家屬出車是常態,駕駛室里泡面箱旁堆著孩子課本。
跑十幾年的師傅說,2019年跑一趟掙3000,如今只剩1800左右。貨運平臺價格競爭激烈,司機常接低于成本的活,以租代購背負債務。出事司機的新車“全險”,在貨損賠付上范圍有限,保障不足。
交警發現駕駛室有半瓶功能性飲料,出事前12小時僅休息40分鐘。凌晨五點人最困,山路彎道多,新車不熟,每樣都可能引發事故。司機不敢停,超時送貨扣錢,歇久怕丟活,生存壓力下風險暗藏。
家屬湊錢僅夠處理后事,法律禁未成年人跟車,生計無奈繞開規則。行車記錄儀損壞,出事前是否拍抖音成謎,真相暫時無人知曉。這場意外撕開行業傷疤,超一半司機有頸椎、胃部毛病,靠提神飲料硬撐。
拉千萬貨物的他們,可能連份全的意外險都沒有,抗風險能力薄弱。
20歲女兒反復聽父親最后語音“好好學,爸給你掙學費”,令人心酸。社區幫扶基金雖暖,面對巨額索賠和家庭未來,力量顯得杯水車薪。
事發高速彎道已裝減速帶,部分貨運平臺試疲勞監測系統,改變在發生。但行業需要的不止這些,合理運價、強制休息保障、完善保險缺一不可。
當服務區熱餐不再稀罕,應急休息站成標配,司機才能真正踏實。這個家庭的悲劇不該是個例,3000萬索賠背后是普通家庭的掙扎。愿社會多些關注,讓奔波的人能掙錢,更能平平安安回家團圓。
活著、團圓是最實在的盼頭,別讓生計壓力壓垮每個貨運家庭。期待行業改變,讓方向盤上的玩具,永遠等得到主人平安歸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