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7月21日從自治區信息中心獲悉,《廣西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2025年)》(以下簡稱《白皮書》)于近日正式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廣西存續人工智能相關企業2708家,較2023年增長32.55%。其中,南寧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占全區比重達57.31%,顯示了較強的產業集聚效應。
《白皮書》指出,廣西充分發揮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作用,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優勢,突出策略、整合場景,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在基礎設施支撐方面,廣西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布局已形成以算力網絡為核心、融合通信樞紐和數據資源的支撐體系。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以下簡稱南A中心)部署算力規模達5000PFlops,利用率超75%。建成以桂林—柳州—南寧—欽州為中軸,南寧、柳州為雙核,14個設區市“一城一池”和30多個邊緣節點協同的算力網絡體系,構建了“同城1毫秒、全區5毫秒”的超低時延算力圈。全區累計建成5G基站超14萬個,互聯網出口帶寬達6175萬兆,建成通達東盟的12條國際陸地光纜。
在行業應用方面,廣西全面深化“人工智能+”融合應用,已形成覆蓋農業、制造、醫療、交通、文旅、汽車、教育等領域多元化落地生態。《白皮書》公布的廣西“人工智能+”典型案例中,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領域的應用實例,與市民日常生活聯系緊密。
同時,廣西不斷加強人工智能政策賦能、跨境協同與產業載體建設,實現產業規模效益水平明顯提升。今年一季度全區新簽約“人工智能+”產業項目24個,投資總額190億元。目前,全區人工智能規上企業267家。
針對下一步優化發展,《白皮書》提出,廣西以“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力爭在新領域新賽道迎頭趕上。建議加快推進南A中心建設,集聚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企業和人才,吸引一批國內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和東盟國家人工智能企業到南寧設立研發中心;依托南A中心,積極推動有能力和出海意愿的中國企業深入挖掘東盟國家人工智能需求和應用場景,與東盟國家有關方面共同打造農業、醫療、旅游、教育、金融、物流等領域人工智能垂直應用場景,推廣一批符合各國需求的人工智能產業應用等。
來源 | 南寧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韓沛 通訊員蔡亮亮
編輯 | 農麗桑
責編 | 劉曉婧
審核 | 王小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