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離休干部休養所的雛形,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中期。當年有一些高干由于身體原因或年齡較大,無法正常工作,一些部隊就找了一塊地方(一般都不在省會城市),建了一些小規模的干休所。
全軍大規模地建立干休所的高潮,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中期。軍委正式下達了離休干部的政策和相關的待遇后,各軍兵種、各大軍區和省軍區、各野戰軍和軍師級單位,紛紛建立了各種規格的離休干部休養所。從大軍區級的,到兵團級的,軍級的和師級的。雨后春筍般的干休所在各大城市星羅棋布,隨之大批的建國前參加革命的師級以上的離休老干部,陸陸續續搬進干休所居住。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所有的離休老干部基本都住進了各部隊的各級干休所。
轉眼四十多年過去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離休后進入干部休養所的老干部,現在已經不多了。軍級以上干部基本都不在了,師級干部平均年齡都在95歲以上。按照這種趨勢,再過一些時間,部隊干休所里的離休干部都會離世,干休所可能就會取消。
各地的各級軍休所在不斷的建設,入住軍休所的軍隊退休干部越來越多。他們都是團級以上干部,在部隊服役到了一定年齡后,直接在部隊退休的。他們原來都居住在各個部隊大院里,退休后,就陸陸續續搬進軍休所養老了。
原來,部隊的離職干部休養所和退休干部軍休所,都是由各個部隊自行建立和管理的。軍改后為了統一的規范化管理。各軍兵種和各個部隊的干休所,都移交給了省軍區、警備區和軍分區,軍休所移交給了退役軍人事務局和地方民政部門。干休所仍然由部隊管理,軍休所由部隊和地方共同管理。這樣一種管理方式,減輕了各部隊的負擔,也理順了管理方式和管理對象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