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小時前,特朗普在談到伊朗問題時,再次明確表示:
1.伊朗的核設施肯定被摧毀了,他們損失非常大;
這番言論立刻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不過更讓人意外的是,伊朗的四大傳統盟友——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也門胡塞武裝、伊拉克反美反以民兵組織——這次卻集體保持沉默,沒有一個站出來公開力挺伊朗。這種局面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玄機?
特朗普為啥又要炸伊朗?
其實特朗普對伊朗的軍事威脅早有伏筆。2025年6月22日,美軍對伊朗福爾道地下核設施發動了代號“午夜之錘”的空襲。
雖然白宮宣稱“徹底摧毀了伊朗核能力”,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7月17日披露,只有一處核設施被嚴重破壞,另外兩處受損較輕,伊朗若想恢復鈾濃縮活動,只需數月時間。這意味著伊朗仍保有部分核能力,這讓特朗普政府如芒在背。
更關鍵的是美伊核談判陷入僵局。2025年4月,雙方在阿曼斡旋下進行了兩輪間接談判,但分歧巨大:美國要求伊朗“徹底棄核”,而伊朗堅持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明確表示,伊方談判的核心訴求是“實際終止對伊制裁”,讓伊朗能正常開展經濟活動。然而特朗普政府顯然不愿松口,反而在7月17日披露的內部討論中,考慮對兩處受損較輕的核設施追加打擊。
這種“談不攏就打”的套路,與特朗普2025年3月威脅伊朗“不簽協議就轟炸”的策略如出一轍。
更深層的原因在于特朗普的政治算計。2024年成功連任后,他急需在外交領域塑造“強勢領導人”形象。伊朗核問題既能轉移國內經濟壓力,又能迎合國內保守派和以色列的立場。
此外,美國中央司令部曾制定更全面的打擊計劃,涉及更多目標且持續數周,但被特朗普否決。這說明他并非完全傾向于全面戰爭,而是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伊朗在談判中讓步。
伊朗四大盟友為啥不吭聲?
按常理,伊朗遭遇外部威脅時,其地區盟友通常會以行動聲援。但這次四大盟友集體沉默,背后各有苦衷:
黎巴嫩真主黨與伊朗關系密切,但近期自身麻煩不斷。7月9日,以色列國防軍對黎巴嫩南部發動地面突襲,摧毀了真主黨的武器庫和射擊陣地。
這是繼7月6日真主黨領導人卡西姆強調“繼續抵抗以色列”后的又一次打擊。持續的軍事壓力讓真主黨疲于應對,不得不優先鞏固本土防御。此外,黎巴嫩國內經濟危機已到崩潰邊緣,里亞爾匯率在7月22日跌至0.0001709,民眾抗議此起彼伏。這種內憂外患下,真主黨實在無力再為伊朗出頭。
哈馬斯與伊朗的關系本就深厚。2025年2月,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還會見了哈馬斯代理領導人哈利勒·哈亞,稱贊其“戰勝了猶太復國主義政權”。
但5月31日,以色列空軍對哈馬斯位于汗尤尼斯的地下指揮中心發動空襲,打死軍事領導人穆罕默德·辛瓦爾等多名高層。這對哈馬斯造成致命打擊,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甚至公開宣稱“哈利勒·哈亞就是下一個目標”。
在生存危機面前,哈馬斯只能將精力集中在加沙地帶的防御和重建上,根本顧不上回應伊朗事務。
也門胡塞武裝曾是中東地區最令美國頭疼的反美力量之一。但在2025年5月,胡塞武裝與美國達成停火協議,同意停止攻擊紅海航道以換取美國停止轟炸。
這種妥協背后是胡塞武裝的現實考量:持續的內戰已讓也門民生凋敝,而紅海航運收入是其重要財源。若此時為伊朗出頭,可能導致美國重啟打擊,這顯然不符合胡塞武裝的利益。因此,即便內心支持伊朗,胡塞武裝也只能選擇沉默。
伊拉克反美反以民兵組織如“真主旅”,曾在2024年10月對美在伊基地發動火箭彈襲擊。但2025年以來,美軍加大了對伊拉克民兵的打擊力度。
例如2024年1月23日,美軍空襲加伊姆鎮,造成“人民動員組織”2名成員死亡。這種高壓態勢讓伊拉克民兵不敢輕易采取大規模行動。此外,伊拉克政府正推動民兵整編,部分派系已被收編,行動自主性大幅下降。在美伊博弈的夾縫中,伊拉克民兵選擇低調自保。
中俄這次咋沒挺伊朗?
面對特朗普的威脅,中俄的反應同樣耐人尋味。2025年3月14日,中俄伊在北京舉行三方會晤,聯合聲明強調“終止所有非法單邊制裁的必要性”,呼吁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
但聲明中并未出現“支持伊朗反擊”等強硬措辭,反而多次提到“避免采取升級局勢的行動”。這種謹慎態度背后,是中俄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伊朗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國家。2024年,中伊貿易額突破800億美元,中國在伊朗的能源、基建等領域有大量投資。若美伊爆發全面沖突,不僅會沖擊石油供應,還可能導致中資項目受損。因此,中國更傾向于通過多邊機制推動對話,避免局勢失控。
俄羅斯目前正全力應對俄烏戰爭,7月以來對烏克蘭發動了新一輪軍事行動。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實在無力在中東開辟“第二戰場”。
此外,俄羅斯與伊朗的合作主要集中在能源和軍事技術領域,但若為伊朗出頭可能引發美國更嚴厲制裁,這對本就受困于西方封鎖的俄羅斯來說得不償失。因此,俄外交部副部長里亞布科夫在三方會晤中,反復強調“政治外交接觸是唯一選項”。
中俄都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堅定支持者。盡管反對美國單邊制裁,但兩國同樣不希望伊朗突破核門檻。
在2025年3月的聯合聲明中,中俄明確表示“維護《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作為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基石的重要性”,并歡迎伊朗重申“核計劃的和平性質”。這種表態既支持了伊朗的合理訴求,又避免被外界解讀為縱容核擴散。
特朗普的威脅、盟友的沉默、中俄的謹慎,共同勾勒出當前中東局勢的復雜圖景。對伊朗來說,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若能在談判中展現靈活姿態,或許能為自己爭取更大生存空間;但若一味強硬對抗,可能導致局勢進一步惡化。
對國際社會而言,避免中東再次陷入戰火,需要各方保持克制,回歸外交解決的正軌。畢竟,在全球化深度交融的今天,任何地區沖突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最終損害所有人的利益。
光明網:伊朗表態不放棄鈾濃縮 特朗普稱“必要時”將再打擊伊核設施
新華網:特朗普:如有必要將再次打擊伊朗核設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