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這地方,歷史厚、故事多、吃食實在,是傳說中盤古開天、梁祝化蝶的根兒,一座嵖岈山,一片宿鴨湖,從鄭州坐高鐵也就40多分鐘,可這么多年,愣是沒想著專門去一趟。
這回趕巧了,老同學去駐馬店,非拉著我一起,說是要嘗嘗最地道的芝麻葉面條,再爬爬那“奇石堆成山”的嵖岈山。得,正好圓個念想。
駐馬店西站出來,廣場挺開闊,城市建設已經發展到高鐵站,眼前都是高樓大廈。
出站口人流里,壓著聲音的吆喝聲帶著濃濃的本地腔:“坐車呢?確山、汝南、平輿!” 調門兒又重又直,透著股子中原腹地的實在勁兒。
跟著指示牌,出站走右手邊到了打車點。人不多,排了六七個就到我們了。
司機師傅是個爽快人,一開口就是大嗓門的駐馬店話,字兒像是從胸腔里蹦出來的,落地有聲,聽著賊帶勁。
車往市區開,稀罕的是,在市區解放大道那塊黃金地段,竟然圈了好大一片地,整成了置地公園!
里頭小橋流水,老頭老太太遛彎打拳,還有帶娃野餐的,鬧市里有這么個清靜地兒,太會享福了!
人生4件事:吃喝拉撒。來駐馬店,頭等大事當然吃!芝麻葉面條是招牌,宿鴨湖的魚也不能落下。
第一頓就殺去老字號。一口大粗瓷碗端上來,嚯!深褐色的芝麻葉鋪了半碗,面條是手搟的,寬厚筋道,湯色濃稠,飄著金黃的油花和點點青蒜苗。
先喝口湯,一股子濃郁的芝麻香混著豆香直沖腦門,咸鮮里帶著點微微的苦后回甘,怪上頭的!面條吸足了湯汁,嚼著特有勁兒。
桌上還配了一小碟腌香椿芽,夾一筷子拌進面里,再加點荊芥,那股子獨特的咸鮮酸香,直接把味兒提了一個層次!
吃飽喝足,同學領著去了天中老街。嚯!青石板路,仿古門臉,紅燈籠一串串亮起來。
最熱鬧的是戲臺子底下,里三層外三層圍著人,豫劇唱得正酣,鑼鼓镲鈸敲得震天響,演員嗓子亮得能穿云,臺下老頭老太太聽得搖頭晃腦,巴掌拍得啪啪響。
擠在人群里,那聲浪裹著熱氣撲面而來,耳朵嗡嗡的,心也跟著那調門兒一顫一顫,真叫一個得勁兒!
第二天起了個大早,直奔嵖岈山。進了山門才明白“奇石”是啥意思!
滿山的大石頭,圓的像饅頭,方的像桌子,還有的像猴兒、像烏龜,活脫脫一個石頭動物園!
最絕的是“一線天”,兩塊巨石擠出一條窄縫,側著身子才能蹭過去,抬頭就剩一絲天光,涼颼颼的山風貼著石壁往里灌,吹得人一激靈。
爬到“飛來石”底下,那大石頭懸乎乎地卡在山頂,看著都心驚。
下山回來,同學做東,整了一桌硬菜。最打眼的是宿鴨湖鹵麻鴨。
大搪瓷盆子端上來,深醬色的鴨子油光發亮,熱氣裹著濃郁的鹵香、醬香還有絲絲甜香直往鼻子里鉆。
夾一塊鴨腿肉,燉得酥爛脫骨,鴨皮糯嘰嘰的,鴨肉吸飽了鹵汁,咸鮮入味,連骨頭縫里都透著香!
還有一道遂平桶子雞,皮脆肉嫩,咸淡正好,空口吃都美得很。老同學特意倒了本地產的豫坡老基酒,小抿一口,醇厚綿柔,不辣喉,暖意從嗓子眼一直滑到胃里,舒坦!
待了兩天,耳朵里灌滿了高亢的豫劇梆子腔,嘴里留著芝麻葉的濃香和老基酒的醇厚,爬了鬼斧神工的石頭山,
感覺駐馬店這地方,把中原的厚實古韻和鄉野的蓬勃生氣糅合得特別地道,像個肚子里有故事的老伙計。
不過,臨走坐上車,我這心里頭,三個大疙瘩堵著,不弄明白渾身不得勁,真想拽個駐馬店老表問問:
疑問一:開源大道與樂山大道交會處的天中柱,像一把打神鞭,為了壓什么嗎?
疑問二: 芝麻葉面條里的那股子“微微苦香”,外地芝麻葉咋就做不出這味兒?是不是非得用咱本地沙土地里長出來的芝麻,葉子老了自然落下來,經了霜曬干了才夠地道?
疑問三:都說騙子的總部設在駐馬店,為何我感覺駐馬店人挺淳樸的?
駐馬店這地方,嵖岈奇石嶙峋,鬼斧神工;宿鴨湖煙波浩渺,水鳥翔集。吃食講究個原汁原味,厚實頂飽(芝麻葉面、桶子雞、鹵麻鴨),更有梁祝故里、李斯故里這樣的文脈淵源。
那股子扎根泥土的實在勁兒和古韻悠悠的調調兒,硬是透著一股子“中原地氣”的獨特魅力,真不愧是咱河南的“天中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