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江蘇丹陽,一起“狗沒拴繩”的沖突引起熱議。
視頻里,路人火了,說要“打死狗”,狗主人也不甘示弱,反問“咬你了嗎”,另一位更是冷嘲熱諷:“嚇到你了那你走啊。”
這種場面大家太熟了,狗主站在“我狗沒事”的理直氣壯里,路人困在“我憑啥忍著怕”的委屈當中。第二天,最終處理結果來了,狗被送走了,狗主人還買了禮物登門道歉。
先說一句實在話,沒人天生討厭狗,但也沒人愿意在地下車庫迎面撞上兩只沒拴繩的杜賓犬。
尤其當身邊抱著的是個剛會咿呀學語的孩子,在地下車庫、光線昏暗的空間里,看到兩只大狗迎面沖來,那種下意識的后退、護住孩子的動作是人的本能防御。
狗有沒有咬人是一回事,“有沒有嚇到人”是另一回事。很多時候,精神上的沖擊比皮肉傷更難消解。
如果不是有人拍了視頻上熱搜,這次的事還會這樣順利解決嗎?如果現場真的發生了攻擊,誰來承擔責任?
這里說個硬核事實,杜賓犬,是丹陽明令禁養的烈性犬種。全國各地早就有明確規定,烈性犬禁止飼養,普通犬出門也必須拴繩佩犬牌。
一線城市現在基本都要求寵物登記、植入芯片、罰款有據,甚至會有專人巡邏糾察。但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或小城鎮,寵物管理仍然像十年前一樣靠“自覺”。這個差距,是肉眼可見的。
很多養狗人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家狗不咬人。”可怕的是,他們說這話時,從不考慮“別人怕不怕”。
有的人怕狗,是因為面對突然撲過來的大型犬時,那種本能的恐懼和不安是身體記住的東西,這不是邏輯能說服的。
今天的中國,有超過約1億只寵物狗。城市里,幾乎每個小區都住著狗、陪著人,也伴隨著數不清的糾紛。
大狗沒拴繩,小狗亂排便、半夜狂吠、襲擊行人……一次次沖突早就提醒我們,養寵不再是個人私事,是需要被社會治理體系接住的公共題。
不能總靠一段視頻曝光來推動解決問題。也不能總指望“養狗人覺悟高”,因為總有人覺得“我家狗不咬人”,總有人把別人的害怕當成“矯情”。
社區可以貼警示語,警方可以開罰單,物業可以巡查……最關鍵的還是每一個養狗人能不能有點“社會共處意識”。
愛狗,是自由,不想被狗嚇,是別人的權利。不養禁養犬、出門牽繩、尊重他人,就是最基本的“人和狗的邊界感”。
文明從來不是喊出來的,是拴在手里的一根繩、一點克制、一份對陌生人的體諒。真愛狗的人,會提前牽好繩,不讓它惹事。因為他們知道,狗惹事不是狗的錯,是主人的責任。
這事最后沒釀成嚴重后果,算是幸運。我們最不應該做的,就是等下一起同類事件發生,再來重復這一套“曝光、處理、道歉、遺忘的流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