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在籃球場PK
用健身器材鍛煉
市民在九州花壇小廣場跳廣場舞
球友切磋
在這個驕陽似火的盛夏,當許多城市被高溫炙烤得仿佛要融化,蘭州卻宛如一顆鑲嵌在西北大地上的清涼明珠。它不僅憑借宜人的氣候成為避暑勝地,還因全民健身熱潮的涌動,讓這座城市充滿了蓬勃的活力。
蘭州地處黃河河谷,獨特的地形和黃河水體蒸發的調節作用,使其夏季平均氣溫穩定在20℃至26℃之間,35℃以上的高溫年均不足10天。這樣舒適的氣候條件,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避暑,同時也為蘭州市民戶外運動創造了絕佳的環境。
晨光熹微
河畔公園開啟活力激情
清晨5時30分,當第一縷陽光還在云層中醞釀,蘭州的天際線剛剛泛起魚肚白,黃河之畔的馬拉松公園已從沉睡中蘇醒。涼爽的晨風攜帶著黃河特有的濕潤氣息,為這座城市的運動愛好者們鋪就了一張天然的“健身畫布”。
沿著公園內全長3.5公里的塑膠跑道望去,晨跑的隊伍好似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綿延向前。隊伍中,有滿頭銀發卻精神矍鑠的老者,他們步伐穩健,每一步都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有朝氣蓬勃的青年,他們身姿矯健,充滿了青春的活力;還有帶著孩子一同體驗晨練的家長,希望從小培養孩子熱愛運動的習慣。
今年62歲的張建國是馬拉松公園的“常客”,他每天清晨6點準時開跑,風雨無阻。“退休后堅持晨跑,現在不僅關節不疼了,睡眠也變好了。”他擦了擦額頭的薄汗,目光望向不遠處奔騰的黃河,笑著說,“跑累了就停下來看看河景,吹吹涼風,比悶在家里舒服多了。”
在跑道旁的健身器材區,同樣是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壓腿架前,幾位大媽正互相幫忙拉伸,一邊拉伸一邊交流著養生心得;仰臥起坐板上,年輕小伙兒們咬緊牙關,挑戰著自己的極限;單杠區域,幾位老者展示著嫻熟的引體向上技巧,他們的手臂肌肉緊繃,引來陣陣喝彩。家住附近小區的李娟帶著8歲的兒子來鍛煉,她一邊耐心地指導孩子做兒童版俯臥撐,一邊笑著說:“暑假孩子總抱著手機不放,帶他來公園跟著大家一起動一動,既能強身健體,也能培養好習慣。”
不遠處的小廣場上,廣場舞的音樂聲輕快響起。領隊劉阿姨介紹,她們特意將音樂音量調低,因為天氣熱,動作也作了簡化,“既要自己鍛煉,也不能打擾附近居民。”
暮色降臨
體育公園變身歡樂海洋
當夕陽的余暉為大地鍍上一層金箔,暑氣隨著落日漸漸消散,體育公園迎來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傍晚7點剛過,公園入口處便有入園的隊伍,孩子們的歡笑聲、球類撞擊的砰砰聲、教練的指導聲交織在一起。籃球場上,四支隊伍正在進行3V3對抗賽。汗水浸濕了小伙子們的球衣,卻擋不住他們跳躍、投籃的熱情。“白天在寫字樓吹空調,晚上必須來球場‘撒歡’。”26歲的程序員馬濤剛投進一個三分球,引來場邊陣陣歡呼。他說,自己加入了公司的籃球隊,每周三、五晚上都會來這里訓練,“既能解壓,又能增強團隊默契,比聚餐喝酒健康多了。”
足球場被分成了三個小場地,分別供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使用。5歲的樂樂正跟著教練練習帶球,小小的身影在綠茵場上跌跌撞撞,卻始終不肯放棄。樂樂媽媽站在場邊,手里拿著毛巾和水壺。她告訴記者,暑期報足球班的孩子特別多,名額要提前一個月搶,“現在家長都重視體育鍛煉,寧愿少報個補習班,也要讓孩子來運動。”
乒乓球區域更是“座無虛席”。77歲的段大爺和球友是這里的“固定搭檔”,退休后,幾乎每天晚上都來打乒乓球。段大爺笑著說,他們還帶動了小區里其他老人一起加入,“互相督促,鍛煉也更有動力。”
多元場景
全民健身繪就活力畫卷
除了馬拉松公園和體育公園,蘭州的大街小巷、社區廣場、學校操場,處處都能看到市民運動的身影。多元化的運動場景,讓這座城市的夏日充滿了活力與生機。在九州工程局家屬院操場上,跳繩的、打乒乓球的、打籃球、踢足球的都有。記者看到,該小區幾個小女孩圍在一起數跳繩,一名7歲的小女孩以一分鐘180次的成績刷新了現場紀錄;乒乓球臺前,兩位老大爺你來我往,打得難解難分。
各大游泳館則成了孩子們的“暑期樂園”。在九州一家游泳館,每天從上午9點到晚上9點,10條泳道始終滿員。泳池里,孩子們在教練的指導下練習蛙泳、自由泳。“每年暑假都帶孩子來學游泳,既是一項技能,也是避暑的好辦法。”家長王女士說,為了避開高峰,她特意給孩子報了早上8點的班。游泳館負責人介紹,今年暑期的游泳培訓班報名人數比去年增長了30%,為了滿足需求,他們新增了4名教練,還延長了開放時間。
黃河風情線成了騎行愛好者的“天堂”。從中山橋到銀灘大橋,全長20多公里的濱河路上,每天清晨和傍晚都能看到騎行隊伍的身影。騎行愛好者李剛說,夏天的黃河風情線風景最美,“一邊騎車一邊欣賞黃河兩岸的景色,累了就停下來喝杯茶,這種感覺特別愜意。”如今,蘭州已成立了10多個騎行社團,成員總數超過200人,每逢周末還會組織長途騎行活動。
醫生建議
盛夏健身需科學運動
雁灘路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牛希宏提醒,高溫天氣運動需講究科學方法,避免因不當鍛煉引發健康問題。
牛希宏說,夏季健身的首要原則是避開高溫時段。蘭州每日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氣溫最高,紫外線輻射最強,此時段應盡量避免戶外運動。建議選擇清晨6點至8點或傍晚7點以后進行鍛煉,這兩個時段氣溫相對較低,且空氣中氧氣含量較高,更適合運動。
補水是夏季運動的關鍵環節。很多人習慣運動后猛灌冰水,這種做法實則有害。牛希宏解釋,高溫環境下人體出汗量大,不僅流失水分,還會丟失鈉、鉀等電解質,此時飲用淡鹽水可有效補充流失的微量元素。補水應遵循“少量多次”原則,每次飲用100-150毫升,間隔15-20分鐘,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增加心臟負擔。
若在運動中出現頭暈、乏力、惡心、心慌等癥狀,可能是中暑前兆,需立即停止活動。牛希宏強調,此時應迅速轉移至陰涼通風處,解開衣領保持呼吸通暢,并用濕毛巾擦拭額頭、頸部、腋下等大血管豐富部位,通過物理降溫加速散熱。同時采取側臥位休息,防止嘔吐物堵塞呼吸道。如果出現高熱(體溫超過38.5℃)、嚴重嘔吐、意識模糊甚至昏迷等癥狀,說明中暑已進入重癥階段,此時切勿拖延,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同時持續采取降溫措施等待救援。
此外,夏季運動還需注意穿著透氣吸汗的棉質衣物,避免穿緊身化纖服裝影響散熱;運動前做好5-10分鐘熱身,運動后進行拉伸放松;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應減少運動強度,最好在家人陪同下進行鍛煉。“夏季健身的核心是‘量力而行’。”牛希宏表示,高溫天氣下應適當降低運動強度和時長,以身體不感到過度疲勞為宜,畢竟健康安全比運動效果更重要。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桑杰才讓 文/圖
責任編輯:馬和相
來源: 蘭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