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小紅書
沒人能說清,最近三亞的沙灘上究竟躺著多少東北人。
來自哈爾濱的Y總帶著孩子在傍晚的沙灘上追逐浪花,海風拂面,一掃東北老家悶熱粘膩。
在Y總的朋友圈配圖里,兩個孩子提著趕海桶在三亞海邊沙灘追浪花,評論區擠滿了羨慕的東北老鄉。
反常高溫讓空調一度在東北“賣斷貨”,更令人崩潰的是安裝訂單都排到半個月后了。
誰能想到,今年的避暑大遷徙,目的地不是哈爾濱、不是長白山,竟然是三亞。
當東北三省被歷史罕見的高溫炙烤時,常年被視為“火爐”的海南,卻因涼爽氣候成了東北人的避暑新寵。
去哪兒平臺的數據顯示,飛往三亞的航班中,哈爾濱、沈陽躋身訂票量最高的前二十名客源地城市。
一場顛覆認知的“反向避暑”,就此上演。
冷極漠河熱到裝空調
“誰把太陽踢東北來了?”
“東北老鐵現在睡覺分上下集,上集:吹風扇入睡,下集:熱醒開第二個風扇。”
最近,全網都能聽到東北老鐵們被連續高溫熱到破防的聲音。
甚至還有網友興致到了,即興來一首《滿身熱》:
冰塊恥,猶未雪;
空調夢,何曾滅?
駕快車,直達賓館酒店。
壯志回家要趁早,笑談渴飲西瓜血。
作為國內的“弗雷爾卓德”,東北一直是人們印象中的極寒之地。
三個月前還大雪紛飛的東北,自六月下旬起仿佛被放進了巨大的蒸籠,陷入高溫包圍圈,黑龍江更是成為高溫重災區,多地氣象監測站的氣溫闖進全國前十,甚至前三。
7月上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哈爾濱連續5天最高溫突破35℃,創下1961年以來同期極值。
連最北的冷極漠河北極村,氣溫都一度飆升到39.5℃。
圖源:微博
誰也沒料到,今年去東北避暑的南方人,居然會因為沒空調而熱崩潰了。
就連空調行業可能沒想到,能如此輕易地在這個夏天,拿下曾經無比“難啃”的東北市場。
據統計,今年夏天東北地區的空調成交額同比增長超7倍,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均躋身成交區域TOP10。
說到這里,Y總告訴我,他們村里一輩子沒買空調的老人都熱到受不了,今年入手了一臺。
于是乎,避暑絕對算得上是東北大多數地區的人,在這個夏天的頭等大事。
三亞作為熱門目的地之一,最近的平均氣溫卻保持在28℃,吸引了大量來自哈爾濱、沈陽乃至北京、河南等地的游客前來避暑。
去哪兒平臺數據顯示,今年暑假期間,飛往三亞的航班訂票量顯著上升,尤其是親子酒店的預定量同比增長超過70%。
反常氣候現象催生反向避暑新路徑,東北人不僅冬天飛去三亞過冬,夏天還要去避暑。
此外,除了三亞之外,五指山、萬寧、儋州和陵水等地區也成為眾多尋求清涼之地的游客的選擇。
圖源:小紅書
最重要的是,東北老鐵們還能在這里找到家的感覺。
興沖沖來三亞旅游的東北人驚奇地發現,第一批來三亞的東北人,早就把這里變成了“東北當地”。
圖源:小紅書
吹著海風、喝著椰子汁的東北老鐵,呼吸著溫暖的空氣,耳邊傳來的東北腔卻讓人一秒回到鐵嶺。
早在2020年,三亞76萬常住人口中,東北人就有20萬以上,占了三亞市外來人口的六成。
也就是說,在三亞買房的大部分外地人,都是東北老鐵。
隨著海南迎來一波又一波的東北老鐵,海南酒旅行業也在快速復蘇。
比東北涼快?三亞酒店暑期翻紅
“北方都熱成這樣了還往南飛?”估計很多人還不理解。
可真去過的人都知道,三亞這個季節,不是熱,而是剛剛好。
說到三亞夏天的天氣,很多人都認為三亞的夏天很熱,如果你說可以去三亞避暑,很多人第一反應是瞎忽悠,但如果你隨手打開夏季全國各地的氣溫表,你就會發現是認真的。
內地的夏季悶熱無風,而7、8月份三亞的平均氣溫卻在32℃以下,熱帶雨林等地的溫度甚至不足26℃。
另外,三亞因為地處沿海,全天任何時候都有涼爽的海風,只要不在太陽下暴曬,吹著海風也相當涼爽。
圖源:小紅書
三亞酒旅市場急速升溫,從消費者端感知更為明顯。
去哪兒數據顯示,今年暑期,三亞酒店整體預訂量同比增長46.03%,其中親子酒店的預訂量同比增長超過70%,領跑大盤。
查詢多家OTA 平臺發現,今年暑期土福灣嘉佩樂酒店、三亞艾迪遜酒店等一線奢華酒店基礎客房價格普遍調整至2800元以上,一線五星酒店價格亦普遍在1000元左右。
圖源:攜程
Y總入住三亞一家民宿的老板感嘆道:“以前夏天不太有東北客人來海南玩,都是冬天來。今年已經有好幾批有東北口音的家庭入住自家民宿了。”
親子家庭的到來,更是帶動了吃喝玩樂住一站式消費。
美團旅行數據顯示,6月1日以來,海南屯昌香草鴨搜索量同比上漲超430%,海南椰子雞火鍋搜索量上漲100%,海南火山荔枝王搜索量上漲251%;西島往返船票、五指山紅峽谷漂流搜索量上漲均超500%。
攜程數據顯示,今年暑期主題游產品預訂里,親子用戶占比約48%,旅游呈現出“上山下海入草原”的明顯特征。
這反映出暑期家庭出游在選擇目的地時,更側重于選擇能讓孩子親近自然、收獲豐富游玩體驗的地方。
而白天能潛水看海底世界,晚上還能海邊看日落撿貝殼的三亞,完美契合親子家庭的需求。
“去三亞沖的就是吃喝玩樂一站式搞定。孩子玩得開心,大人也能輕松享受。”Y總這樣總結。
東北親子家庭成為暑期三亞酒店主力軍,不僅意味著國內酒旅市場的消費迭代,更推動海南酒旅市場從資源驅動向體驗驅動轉型。
“避暑+”催生酒旅新賽道
三亞現象并非孤例,全國范圍內“避暑+”模式正催生新型酒旅消費。
打開OTA平臺,“避暑”、“清涼”、“海邊”成為了高熱搜索關鍵詞。
避暑游,這個看似非常傳統的需求,在最近這兩年里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成為暑期當之無愧的頂流。
當大部分北方地區被高溫炙烤,三亞酒旅市場的翻紅告訴業界:氣候資源正在成為未來酒旅的稀缺資產。
夏季海南平均氣溫 圖源:小紅書
一位本地導游在帶隊Y總一家游玩時感慨:“為了避暑,東北老鐵的錢,掏得又快又猛。”
中國旅游研究院研究員吳普曾指出:“避暑旅游的實質是氣候康養,涉及旅居、會展、研學等多產業。”
避暑旅居不僅是國內酒旅業的新亮點,也為全球應對高溫天氣提供了創新思路。
隨著氣候變化加劇,氣候適應型旅游將成為未來的一種趨勢。
近年來,避暑旅居正從小眾選擇升級為規模化產業。
業內人士分析,傳統旅游模式下,游客消費集中在交通和景區門票等環節,本地收益有限。而旅居者通過長租住房、融入社區生活,能顯著提升旅游目的地消費留存率。
不過,光有“涼快”不夠,現在的游客,早已不是找個樹蔭下“乘乘涼”就心滿意足的狀態,不僅要涼快,更要玩得深、住得爽、體驗夠舒服。
“酒店+周邊游”的打包套餐能在三亞旅游產品中占很大比重,還是因為游客圖省心,舒舒服服、一步到位把清涼體驗拿下,不用自己費勁拼湊行程。
“避暑”只是個引子, 東北老鐵們真正掏腰包追求的,是在清涼的環境里,享受到高品質、有記憶點、甚至能發朋友圈炫耀的獨特旅行體驗。
涼快只是一個基礎分,出行體驗才是加分項,甚至是決定去不去的“必答題”。
途家民宿數據顯示,今年三亞七天以上長租訂單同比增長三成,平均入住天數達到12天,比去年增長2天。甚至有用戶從7月一直預訂到冬季,真正實現避暑避寒一站搞定。
東北人“反向”避暑游三亞,不僅是消費者的個人選擇,更是酒旅行業面對新市場環境和新消費需求的積極回應。
不過,市場競爭面前,沒有哪個旅游城市是永遠被無條件青睞的人間天堂。
同質化競爭嚴重,高星酒店千篇一律,中小酒店全靠低價,泛行業性創新不足,惡性競爭引發游客厭惡,三亞酒店市場仍處于復雜的發展態勢。
東北老鐵來的可能只要這一個夏天,只有持續提供那份宜居的舒適感,三亞才能真正成為東北老鐵們的“第二故鄉”。
統籌 |勞殿 編輯 | 屁屁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酒管財經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任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