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路透社消息,因與美貿易協議希望渺茫,歐盟正籌備強硬反制,甚至考慮動用“反脅迫工具”。
跨大西洋貿易的天平正在劇烈晃動。美國總統特朗普12日致函歐盟,放言自8月1日起對歐盟產品加征30%關稅。這一稅率較此前的鋼鋁50%、汽車及零部件25%關稅再度升級,被歐盟貿易執委馬羅斯·謝夫喬維奇稱為“幾乎阻斷”雙方貿易的毀滅性舉措。
歐盟原本寄望通過談判將大部分輸美產品關稅穩定在10%,這對部分成員已是艱難讓步。但上周華盛頓的緊急會談中,美方提出的方案稅率遠超預期,且不同談判代表說法不一。一名歐盟外交官透露,沒人能說清特朗普到底能接受哪種方案。更讓歐盟不滿的是,美方拒絕“凍結”新增關稅的提議,還以“國家安全”為由援引《232條款》,宣稱在相關問題上不會受任何約束。
特朗普(資料圖)
談判僵局下,歐盟內部風向突變。過去主張溫和談判的德國,近期態度出現180度轉彎?!度A爾街日報》7月20日援引德國官員的話稱,“如果他們想要戰爭,就會得到戰爭”。這與此前德國總理默茨“關稅爭端將損害德國經濟”的警告形成鮮明對比。
德國的轉變并非偶然。美方不僅要求將大多數歐洲商品基準關稅提至15%甚至更高,還明確表示不減免汽車行業25%的關稅。要知道,汽車產業是德國經濟的支柱,對美出口更是重中之重。知情官員稱,當得知美方連汽車關稅都不愿松動時,德國領導層徹底放棄了妥協幻想。
態度轉變直接體現在行動上。德國已要求歐盟委員會準備新的反制措施,除了對美商品加征關稅,還計劃通過數字服務稅、限制美企進入歐盟公共采購市場等手段反擊。更引人關注的是,德國18日暗示可能支持動用“反脅迫工具”(ACI)。這一從未啟用的機制,允許歐盟通過貿易和投資限制反擊經濟霸凌,被視為歐盟最有力的貿易武器。
歐盟對此早有準備。除了“反脅迫工具”,兩輪針對美國商品的反制清單已擬定完畢,涵蓋花生醬、威士忌、飛機等品類,總價值超1000億美元。這些清單雖未生效,卻隨時可啟動。歐盟貿易官員表示,若8月1日前無法達成協議,不排除全面啟用這些措施。
德國(資料圖)
美方態度則顯得矛盾。商務部長盧特尼克7月20日稱,有信心與歐盟達成協議,雙方“有很大空間”。但美國貿易代表團隊的表態卻強硬得多,堅持更高關稅水平。這種內部不一致,讓歐盟對談判前景愈發懷疑。
從數據看,這場潛在的貿易戰影響深遠。歐美每日雙向貿易額超50億美元,去年雙邊貿易額達1.68萬億歐元,占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近30%,貢獻全球GDP的43%。一旦關稅戰打響,不僅會沖擊雙方的制造業、服務業,還可能引發全球市場連鎖反應。
黃金市場已提前做出反應。分析認為,若貿易沖突加劇,避險資金可能涌入黃金市場推高金價。而美元走勢的不確定性,也為金價提供了支撐。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本月初曾說,“反脅迫工具”是為緊急情況準備的,“我們還沒到那一步”。但隨著德國態度轉變,這一判斷可能改變。按照規定,啟動該工具需至少15個成員支持,且人口占歐盟總人口65%以上。目前支持動用的國家正在增加。
法國一直是強硬派的代表,如今德國的加入讓歐盟反制陣營實力大增。但分歧依然存在,部分成員擔心報復會引發特朗普更激烈的反擊,導致局勢失控。
距離8月1日越來越近,雙方仍在博弈。歐盟明確表示,不會在最后期限前主動發起報復,仍希望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美方則繼續施壓,試圖逼歐盟接受更高關稅。
馮德萊恩(資料圖)
這場較量背后,是全球貿易格局的重構。德國的強硬表態,是否意味著美國最大盟友真的要翻臉?答案或許要等到8月1日之后才能揭曉。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結果如何,跨大西洋貿易關系都已被推向危險邊緣。
(1)關稅談判中,美方不斷提高要價,反映出其對歐盟的戰略壓制意圖。
(2)德國態度轉變,說明歐盟內部對美妥協的空間正在縮小。
(3)“反脅迫工具”若啟用,可能重塑全球貿易反制規則。
(4)短期談判難有突破,8月1日或成局勢升級的關鍵節點。
(5)貿易戰沒有贏家,歐美博弈將對全球經濟復蘇造成沖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