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中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特朗普
特朗普每次以加關稅的形式狂轟濫炸總要有幾個戰俘,這次特朗普再次對全球進行無差別攻擊,不管是美國的盟友還是對手,都遭遇到又一輪關稅的侵害。
全球經濟的這場大戲,正變得越來越有意思,日本經過幾個月的掙扎終于堅持不住了,這是繼40年前廣場協議之后的再一次投降。
那么日本為什么從之前的強勢硬剛發展到如今地步?在美國的瘋狂行徑之下,中國則是越戰越勇,那中國又是如何應對特朗普新一輪的關稅政策呢?
石破茂
做美國盟友要付出的代價
美國揮起的關稅大棒,與其說是貿易戰,不如說是一場忠誠度測試,順便收一筆“保護費”。第一個被點名的,是日本。
日本起初在汽車、大米這些命根子產業上寸步不讓,但在美國的極限施壓下,最終還是簽了。這份“史無前例”的協議,聽起來像是優惠,美國關稅從25%降到15%。但交換的代價呢?
日本汽車
日本需要敞開國門,讓美國的汽車、卡車、大米和各類農產品長驅直入。這還不算完,日本還得承諾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這簡直就是現代版的不平等條約。
日本幾乎是在用真金白銀,換取一個喘息的機會。我們十分清楚,這對日本的支柱產業和政治根基是存在致命沖擊的。
日本和美國簽訂協議
可笑的是,消息一被放出日本股市竟然一片歡騰。或許這就是日本“割肉求生”的無奈與必然。和日本一樣,韓國的日子更不好過。特朗普的胃口大得驚人,不僅要韓國開放市場,還直接開口索要4000億美金。
這筆錢相當于韓國一整年的財政預算。韓國政府連連叫苦,說實在給不起,但為了頭頂那把關稅的利劍不落下來,只能硬著頭皮談判,尋找“痛苦的讓步”。
眼看旁邊的日本已經淪陷,韓國這個軟骨頭又能堅持多久呢?這種壓力,也讓韓國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另一個方向——中國。
日本產業
盟友增持美債
貿易場上硝煙彌漫,金融戰線更是暗流涌動。核心戰場,就是美債。作為美國曾經最大的海外債主,中國正在持續減持自己手中的美債,動作不大,但信號極強。
連續90天拋售,累計280億美元,中國的持倉規模已經退居第三。這不是賭氣的對抗,而是一場精心計算的戰略性撤退。
特朗普
我國這樣做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降低風險,擺脫美元的過度捆綁,為未來的人民幣國際化鋪路。
對華盛頓來說,這無疑是個頭疼的問題。自家財政窟窿越來越大,正等著錢來填,最大的金主卻不玩了。更要命的是,這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旦市場形成“中國在跑路”的共識,誰還敢接盤?
媒體報道
那為什么美國的金融市場并沒有崩盤?因為美國政府自有安排。在中國減持的同時,英國、日本、加拿大等一眾盟友,正在瘋狂增持美債。英國甚至一舉超過中國,成了第二大債主。加拿大更是在一個月內,增持了超過600億美元。
這種“你退我進”的默契,怎么看都不像是巧合。這更像是一場被安排好的“戰略配合”。日本增持,是為了穩住日元匯率。而英國的行動,則精準地對沖了中國的拋售。
與其說是盟友們主動幫忙,不如說是被推上臺的“接盤俠”。這也恰恰說明,美國對中國可能的撤退,早有預案。當這些國家在為美國做擋箭牌只是,中國現在又是怎樣的狀態呢?
媒體報道
中國狂甩美債
在美國發起的新一輪的戰斗中,中國可不是被動應付,反而處處透露出掌握主動權的姿態。曾經特朗普對全世界揮舞關稅大棒,幾乎所有國家都在想方設法申請豁免。只有中國,選擇了正面硬剛,你加多少,我就反制多少。
而這次在金融層面,中國減持美債的決心,甚至是被美國自己“助攻”的。美國參議院曾有人叫囂,要“凍結敵對國家持有的美債利息”。這種話傳出來,等于是在告訴中國:你的錢在我這里,并不安全。
媒體報道
這反而堅定了中國撤出的決心。與其把身家性命交到別人手里,不如早做打算。更有趣的是,美國近期的態度也變得微妙起來。
特朗普罕見地公開表揚中國在芬太尼問題上的合作,美國高官也頻頻釋放訪華意愿。這背后傳遞的信號顯而易見,美國,有求于中國了。
特朗普簽訂法案
美國盟友推向對手的懷抱
美國的極限施壓,其實根本目的是想孤立中國,但結果卻常常事與愿違。現在竟然把自己的盟友推向中國。
韓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面對美國天價的“保護費”,走投無路的韓國,不得不更認真地考慮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和韓國一樣,印度在美國的重擊之下也開始倒像中國。
韓總統
南亞大國印度,也用行動做出了選擇。印度外長近期高調訪華,并積極參與上合組織活動。這清晰地表明,印度并不打算在美國這棵樹上吊死。
這些案例匯成一個趨勢,美國越是打壓,一些國家就越想尋找平衡,而中國,便成了那個最重要的平衡點。
這也意味著,如果特朗普想在今天的世界舞臺上解決問題,心平氣和地跟中國談,似乎是為數不多的選項。
特朗普
美元的王座還能坐多久?
近期最令人玩味的,莫過于美國政府竟然允許英偉達向中國出口“降級版”的H20芯片。這一舉動,與拜登政府將科技封鎖視為核心戰略的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
顯現出特朗普政府一個更底層的邏輯,萬物皆可交易。在他眼里,芯片不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戰略武器,而是可以拿來交換利益的籌碼。
這或許是想用實際行動,向中國傳遞某種善意,試圖修復關系。但中方的回應依舊謹慎,想點亮對話的燈塔,需要的是雙方“足夠的誠意”和“實質的行動”。
中國發言人
這場中美之間的拉扯,最終引向了幾個終極問題,盟友們的“接盤”,究竟能撐多久?一旦中國徹底清空美債,誰來為美國的財政買單?
更深層次地,當全球都在尋找美元的替代品時,那頂戴了半個多世紀的霸權皇冠,還能穩穩地戴在頭上嗎?
世界的未來,或許就懸于中美這兩個巨人,能否在遍布荊棘的道路上,找回那份早已失落的平衡與默契。
媒體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